央行:宏观经济偏热趋势减弱
讯 记者宋清华 综合报道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08年第1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经济偏热趋势有所减弱,企业家对下季度投资预期仍保持谨慎态度。
调查显示,连续5个季度攀升的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本季首次下降至14.4%,而上季度达到18.4%的历史峰值。报告分析认为主要是各种调控政策综合效果开始显现,经济偏热趋势有所减弱。1季度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热”的比例,由上季度的21.6%,回落到本季度的19.3%;“正常”的比例比上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达到77.8%。
2008年第1季度产值速度景气指数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变化。受灾严重的湖南、贵州、江西、安徽、四川等7个省份产值速度景气指数,本季度比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而其他省份(包括受灾较轻的省份)仅下降0.4个百分点。能源、电力、原材料供应紧张程度在连续2个季度上升后,2008年1季度出现更大幅度上升变化。企业家认为生产资料价格“上升” 的占比为41.9%,创1997年以来最高。出口方面,出口订单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企业盈利水平高位回落,由于雪灾影响的省份企业盈利指数更是大幅下降。并且,企业家预计下季度银行贷款掌握更加紧缩。27%的企业家预计银行贷款掌握“偏严”,比本季实际判断高0.2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会连续增加。企业家预计下季度投资指数为3.8%,也明显低于本季判断1.0个百分点,说明企业家对下季度投资预期仍保持谨慎态度。
2008年,通货膨胀、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大雪灾、奥运会后经济下滑预期等因素也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央行的调查结果竟与专家的预期一致,不过专家的分析更多的是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担忧。众多研究机构认为,当前形势下经济下滑的风险已经远远超过了2007年底对于“过热”的担忧。中金公司研究部邢自强认为:“美国经济放缓,加上雪灾,对于中国经济放缓的威胁,甚至比通货膨胀的风险还要大。”《华尔街日报》单从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分析,中国GDP增幅会在6%左右,而不是10%。
此前温家宝总理曾谈到,今年恐怕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还必须保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来减轻就业的压力,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 冰岛全面接管国内最大三家银行 | 2008-10-09
- 欧洲央行6351亿欧元贷款救援银行业 | 2008-10-09
-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 2008-10-08
- 花旗获批在中国农村成立贷款公司 | 2008-10-07
- 冰岛政府担保国内所有银行,必要时将接管 | 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