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政经要闻 > 北京消息

樊纲:不是要不要从紧,而是如何从紧

  
作者:新望
发布日期:2008-03-11
新望

宏观政策都是短期政策

经济观察报:全球经济衰退和中国南方冰雪灾害会不会促使中央政府改变既定的宏观政策?宏观政策现在是不是应着重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而不应继续紧缩?

樊纲:这里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都属于“短期政策”,是要在不断变化着的情况下保持总供求关系的平衡,所以它的重要特点就是相机抉择,不断调整。情况变了,政策当然也应该相应做出调整,不应该把宏观政策当成一个长期的战略来加以实施,当作一个长期政策来看待,结果就出了很多问题。以前我们有过那种政策过于僵化的教训。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通货紧缩,在一定意义上,是因为当时过于长期的采取了紧缩政策。

美国次贷危机、国内雨雪冰冻灾情,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对于全年的经济来讲也是短暂的。

经济观察报:雪灾、粮油涨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究竟有多大的相关效应?有没有可能觉得由于雪灾带来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呢?

樊纲:这一次雪灾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某些物价的上涨,但总的来说是短期的和局部的,救灾和灾区重建工作本身还会扩大需求。

但是,通货膨胀不是因为一个雪灾导致了一两个月的供求关系的暂时变化,目前只是暂时的局部的价格上涨。现在的通货膨胀是全世界的,原因是非常深刻的,油价、粮价这些都进入了上升的周期。世界粮油价格上涨,导致粮价上涨(粮食变乙醇),饲料价格上涨,牛、牛奶、猪肉价格,这是一个长期变化的问题。

当然,这有利于农民收入提高。

不要听风就是雨

经济观察报:美国金融危机可能通过贸易的渠道导致我们增长趋缓,美国的刺激经济政策会不会导致美元更加泛滥?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加加大?热钱流入的规模也可能更加加大?

樊纲:对。这也正是我们的货币政策还不能放松、还要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也要看到,美国的出口现在已经占到了我们总出口的20%以下,它如果经济下滑1个百分点,最多也就是影响对美国的出口下降5到6个百分点,对我们的影响也不是特别大。欧盟可能经济也会有所下滑,因为美国的带动,但是我们对欧元还贬值了,因此现在对欧元的出口呈增长的态势,日本也可能下降,但是日本下降的幅度在亚洲,它现在对亚洲的依赖非常大,我们中国对亚洲出口的依赖也是占到了我们全部出口的40%以上,那么如果这些地区基本都还不会出现大的下滑的话,我们这些市场基本还是有保证的。我们是属于叫做新兴市场国家,老牌市场国家里面出现金融危机对我们总体上的影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要做客观分析。不要听风就是雨。

经济观察报: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会不会加快?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应当“一步到位”,这样可以彻底打消境外“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样的设想您觉得可行吗?

樊纲:人民币的升值它是一个经济关系变化的结果。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实力的变化,效率改进,技术的进步,这些都使生产率在不断的提高,生产率在不断提高,就相当于你这个国家这些东西就更值钱了,你的能力更强了。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各国都有一个升值的过程。

但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也不可能。首先,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到多少才算“一步到位”,换句话说,稳定的均衡汇率水平究竟是多少,这不是静态分析可以确定的。在汇率的另一端,美元在不断贬值,人民币可能怎么升都不会“一步到位”,因为你升值后,美元可能又要贬值,那么均衡汇率水平会再次发生变化。

其次,如果在不知道均衡汇率水平是多少的情况下让人民币大幅震荡,会诱发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对经济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个人认为还是应当让人民币汇率随着经济发展而渐进、可控地升值,通过一段时间来逐步达到相对均衡的水平,而不是用经济金融有可能丧失稳定的代价来换取不可能实现的所谓“一步到位”。

至于“小幅升值”的幅度究竟多大,这是需要具体研究的。升值速度多快、步子多大,要根据内外平衡关系的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相机抉择,也要看美元贬值的速度,不需要现在就定一个“死数”。

行政干预不应破坏市场法则

经济观察报:针对目前国内A股市场下跌的情况,有一些人呼吁政府应该适当的救市,而这并不违背经济市场的本意,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樊纲:政府干预微观活动,干预市场活动,我想这个你不管是压还是打,怎么都是有问题的。干预微观的很多行为的约束和行为的方式,总的来讲不是一个好的办法。资本市场更多的还是需要朝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阻碍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竞争的规则遭到破坏,干预过多,垄断过多。现在我们再不能回过头来用很多政府干预的办法解决问题。你要管制油气价格,结果油气价格的扭曲,司机得塞给加油站的加油工一条烟才能把油箱装满。这又何苦呢?

经济观察报:但是宏观调控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保持社会公正,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应当有一个基本的生存保障。

樊纲:这时候政府应该采取一些保障措施,防止一些大的不平等的出现,而且,这种保障的程度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程度继续发展。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也要想想,我们的基本规则是什么?行政措施不适应市场关系。比如说治理通货膨胀,世界各国历史都证明了,价格管制是无法治理通货膨胀,不利于提高供给来平抑价格。通货膨胀使低收入人群受到损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你直接去补贴那些弱势群体,比你去补贴价格更有效,还可以使穷人直接受益。相反,补贴价格,实际补了富人,穷人没有得到好处,而且,短缺越严重穷人受到的损失越大。想保护社会的弱势群体,就要使弱势群体能够真正获益。

通胀背后的体制原因

经济观察报:我注意到你对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多有呼吁。

樊纲:现在中国真正的大问题是什么大问题,在资源价格长期管制导致中国经济过热。中国的钢产量翻着番增长,为什么?因为全世界能源价格提高了,中国压着不提高,结果我们一下成本优势出来了,仅钢铁就出来了30%生产成本优势。再加上一个环保成本太低,这两个加一块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外贸顺差大涨。从根本上讲,我们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资源能源价格扭曲造成的。

近年来储蓄盈余的扩大主要是企业和政府的可支配收入过大和储蓄的增长。企业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主要是由于企业利润增长尤其是国有资源性企业利润增长。

在国际比较中我们发现,我国资源价格偏低导致了我们的产业利润率相对偏高,这也是我国近几年贸易顺差大增、出口利润较高的重要原因。在我们目前的体制下,国有企业利润是不上缴,不分红的,既不能形成政府财政的消费基金(财政收入),也不能成为居民的消费基金(居民可支配收入),结果也是储蓄不断上升,而消费比重下降(我们这里不主要分析这个问题)。资源价格过低,我们的出口产品比别的国家的新产品在资源成本上有特殊的优势,而企业利润中也存在“虚高”的成分。

国有垄断的资源产业部门可支配利润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资源性企业收入增长速度过快,职工福利待遇过高,与全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也造成资源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苦乐不均、分配不公。

经济观察报:问题还不仅仅在此,我们一些资源性企业已经在国外上市。

樊纲:是啊,石油刚刚开始涨价的时候,资源溢价的收入都变成了企业利润,于是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境外上市公司被外国人买了股票,有了很大的增值,巴菲特买了中石油若干股权,一夜之间卷走23亿港币。

从国际上看,所有国家,因为石油涨价都是国家先富,而我们现在所有溢价收入都成了公司的利润,跟其他企业一样,缴33%的所得税(新税法之后更低了,只收25%),其余所有收益归自己。原来国有企业是全额利润上缴制度,所以这些问题不是问题,后来进行资本市场改革,可以上市了,可以投资多元化了,海外股东都进来了,这就成了大问题。

经济观察报:事情这么严重,你看怎么办?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樊纲:尽快规范要素市场价格秩序,对资源性产业征收 “资源税”或“资源租”。这些租本质上是由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产生的,因此应该由国家收取并用于公共支出。而这背后是一个资源产权关系问题。我们的资源产权没有界定清楚,资源产权收益权没有界定清楚,国家的资源产权没有实现。中国将来是资源稀缺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国家。不在资源产权问题上做文章,中国的资源问题怎么解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