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约瑟难题”到“胡润问题”(3)
我与胡润第一次见面是在2003年底,是秦朔搭的桥。跟他约定八点三十分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见面,结果他迟到了。在十来分钟里,他接连打来两个电话,为上海的交通向我们致歉。访谈在波特曼边上的星巴克进行,这也是胡润建议的,他说,波特曼一杯咖啡要50 多元,而星巴克只要10来元。
这天,胡润穿的很休闲,浅黄的外套,围着一条黑灰相间的格子围巾,这让我想起了塞林格对英国绅士的一个描述,“他们要么夹着一把雨伞,要么叼着一根烟斗,要么就不分季节地披着一条格子相间的围巾。”胡润说话的样子很细致,很注意对方的感受,并时不时地用英国式的表情来对你的言谈做出反应。他不但中文好得出奇,而且对汉文化的了解更是让人意外,他反问我,“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文明出现在什么时候?”。就在我迟疑不决的时候,他得意地说,“那不就是在宋朝嘛,四大发明。”
就在那次访谈中,我已经注意到胡润开始拥有了一种时空跨度背景下的观察。譬如,他观察到,中国的富豪中最多的是房地产商,2003年则多了很多与农业——也就是说与土地有关的新富。与IT行业有关的只有4、5个人,而在美国,前10名富豪中有3名是出身IT。零售业方面,沃尔玛家族占去富豪榜前10名中的四席,而中国只有国美和家世界两个。在全美400强中,美国人数最多的是做娱乐媒体的,而中国只有一个人。
胡润“富豪俱乐部”的门槛,在1999年是600万美金,2002年就上涨到了8000万美金。这些大陆富豪的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能说流利的英文的,才3个人,而这些富豪的孩子们能说英文的,就占到了50%以上。在全球10亿美金以上的富豪排行榜中,香港人有13个,而他们的平均年龄你猜猜是多少?72岁,台湾有5个人,平均年龄近80岁。这说明,我们的富豪还是第一代,在成长期中。2002年,广东地区有17名上榜,前三名都是外省移民,这一特征举国唯一……
这些有趣的数据,如果没有排行榜和多角度比较是无法得出的。胡润为他的发现兴致盎然,喜欢历史和拼图游戏的“英国习性”此刻如此生动地浮现出来。胡润坚信,排行榜会成为一把“钥匙”,用它你可以打开很多不同的隐秘之门。
当时我就已经预感到,这个英国青年正在从事一项迷人的探秘工作,随着时间和数据的积累,他所形成的学术力量几乎是难以竞争和无法忽视的。
- 巴菲特传奇而又立体的人生轨迹 | 2008-10-15
- 把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带回故乡 | 2008-10-14
- 美国怎么了? | 2008-10-14
- 再看前世“饿鬼”来! | 2008-10-10
- 买下华尔街前,先看看瑞银吧 | 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