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侠隐》开篇就觉得大气,人物一出来带着故事,李天然已然在北京城里转了一圈了,羊汤面和烧饼果子都吃过一轮了,他的身份还让人生疑,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中国青年,对北京城一步一处回忆,再赴师门里击掌会面的约定,一身夜行打扮,能飞身上房,原来是“江湖”中人。
张北海在北京生活了不过13年,13岁那年便随家人去了台湾,完成大学教育后更是去了美国,生活至今,但他写出来的北京却让阿城都说“细节精确”,看来一是童年记忆深刻,再就是真的做足了功课。张说他写的这个是昨日的北京,古都被称作北平时的那个旧城。1936年的北平,正是风云巨变之前,实的历史背景,虚的江湖恩怨,两个世界里进进出出,故事紧凑好看。各路人物纷纷登场,有汉奸、交际花、富家公子、美国记者,各怀着心事,再加上穿插其间的老北京风物的描写,功底深厚,读着畅快。
既然是“侠隐”,就必然不是提着刀剑行走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者飞檐走壁,横扫武林几大门派的侠客,隐,隐于市,北平小四合院里住着,早上起来吃碗面出门上班,应酬各种真真假假,晚上回来泡壶香片搬把椅子坐在院子里思量复仇大计。最后的江湖,已经不是侠客的世界,那更像是戏文里的事。李天然的师父早已收山,种田为生,偶然带着女儿徒弟到城里走一遭,看看景儿,置办些东西,若不是大徒弟对师门不满,借了日本人的子弹让师父家几近灭门,也就过些寻常日子罢了。李天然从大火里逃生,被美国医生马大夫一家所救,李天然向马大夫解释中国的江湖规矩颇费了一番工夫。小说开篇便描写马大夫这样住惯了北平的外国人,他乡已成故乡,别说回国去,就是搬到南京或者武汉去住,都难以适应,但是这江湖规矩,实在是超出他们的范畴,只能凭着好心和善意接受和理解。
李天然在美国生活里几年后回到北平,心里怀着报仇的决心,运气不坏,仇人的行踪很快被他发现,但同时报仇这件事却变得复杂,似乎已经不只是他的家恨,还有国仇,周围出现的各种人,各种感情也让他觉得,这个世界不再是师父那时候的黑白分明。
张北海借人物口说,现在已是北平的末世,这样的一个北平将消失不见,成为一座记忆里的城,这个城也是张北海理想中的城吧,看他描写老北京人生活里的恬淡和家常,不是不动感情的,江湖也一样,多少刀光剑影,快意恩仇,已经寻摸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