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的谍战往事(下篇)(2)
图门巴雅尔
2011-03-28 13:47
订阅
 1  |  2 

可惜,在南宋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听者都拿魏军官的话当笑话。刘蕴古就这么托大伙儿马马虎虎的福,浑身冒着冷汗躲过一劫。

在刘蕴古潜伏得起劲的当口,金国内部却发生内讧,完颜亮被政变分子砍了头,入侵宋朝的计划自然也跟着泡了汤。刘蕴古只有继续潜伏,并尽量争取宋朝廷更大的信任,以待时机。 这段时间里,刘蕴古平步青云,从小小的迪功郎,做到了通判。在南宋,这个职位名义上是州府长官—知州的副手,论职权,通判不但可与知州同理一州之政(州府公事,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须经知州与通判签议连书方许发下),而且,作为皇帝的耳目,所部官有功过及职事修废,可直接通达皇帝。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通判就是知州的副职,当时人视之为“监州”,则更符合其身分。可见,刘蕴古这个“内间”做得还十分成功,起码是得到了宋高宗的赏识和信任。

公元1163年3月,北方游民上万人应募去北方种地。刘蕴古听说之后摆出一副要为朝廷尽忠的模样,声称“毋使徒老耒耝间”,打着不能让这些人老死田间的口号,主动请缨要求去训练这支队伍。他的这一要求得到了官员们的广泛支持。然而,并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反对者的代表是副宰相史浩。

这一次,史浩坚决地站到了军官魏仲昌一边,认定刘蕴古是金国派来的卧底。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史浩还专门当众组织了一次“讯问”。

他派人把刘蕴古找来,连口气都没让人家喘,当即发问,当年樊哙申请十万兵马扫平匈奴,被认为吹大牛当斩,现在你统率这一万来乌合之众,能干出什么奇迹? 刘蕴古兴冲冲地赶来,以为诸位长官对其青眼有加,没想到史浩话锋如单刀直入,顿时吓得慌了神,赶忙回答自己没啥想法,这些游民的家眷都不在此地,他们不会为我老刘挟制为我老刘卖死命,我只不过是打算好好地训练他们而已。

史浩听完反问道,“独不知通判盛眷,今在何所?”意思是,这些游民的家眷不在这里,你的家眷又在哪里呢?这一问正中要害,因为当时刘蕴古的家眷都住在金统区。刘蕴古自知说错了话,惶惶然退了下去。 这一番对质,史浩盛气凌人,却没有说服诸位同僚。大伙都觉得单凭这几句问话,实在不好判断人家小刘就是金国的间谍。毕竟训练人马是舍己为公,家眷没有跟来似乎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

刘蕴古二次躲过劫难,可谓幸运。也许是为了躲开麻烦,过了一个月,他调转工作,去太平州坐了军事官员,这一干又是几年。也许是为了保护秘密,也许是为了保护面子,关于泄密数量和严重程度的详细记载,很难在史书中找到。所以,刘蕴古这些年到底向金国送出去多少情报,我们不得而知。

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虽然刘蕴古在短短的几年里又升了官,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公元1165年,大宋朝廷捕获了刘蕴古派往金国递送情报的仆人。大刑伺候之下,仆人选择了坦白从宽之路,把领导交代的任务以及刘蕴古的真实身份揭发出来。 至此,刘蕴古彻底暴露。按照《宋史》的记载,他“坐以军器法式送北境,伏诛”,被大宋朝廷处以死刑,在结束生命的同时,也结束了自己长达四年的潜伏生涯。

《礼记·曲礼上》有云:“往而不来,非礼也。”与刘蕴古恰恰相反,在宋金对峙时期,因出使被扣留,或金兵南下时被俘后而生活在金统治区的一些宋朝官员,常常得知金国的许多情报,于是便纷纷行动起来,通过种种方式,秘密将情报送到南宋朝廷,主动充当了间谍角色。

洪皓是这类人物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公元1129 年,洪皓以假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的身份出使金国,因不仕伪齐政权而被扣15 年之久。南宋军民获得顺昌大捷时,金朝上下极为恐慌,作出了北逃的准备。洪皓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将金国形势写成长达数万言的书面材料,藏在旧棉絮中,通过间谍赵德将情报送回朝廷。

洪皓报告朝廷:“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魄,燕山珍宝,尽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意思是,顺昌之战大败后,金朝上下一片恐惧,打算将燕云十六州的珍宝北运回老巢,放弃这片土地)并认为,如果朝廷乘势再次举兵北攻,仍然可获成功。

次年,韩皓又通过间谍向朝廷密奏说,金国百姓已经厌倦打仗,金国的势力已不能持久了,“若和议未决,不若乘势进击,再造反掌耳”,另外还密奏说,枢密院编修胡栓生、张立斩秦桧的奏本刻版印件,已经流传到金国,时或有见,“金人知中国有人,益惧”(胡张二人曾经上奏,请高宗除掉奸臣秦桧,他们的凑章加工成刻板,印刷之后流入金国,金朝统治者认为南宋有识之士已经察觉秦桧的“内间”身份,所以非常恐惧)。

洪皓这两次提供的情报都很有价值,极为重要,但都因高宗、秦桧等人顽固坚持投降立场而束之高阁,形同废纸。

其他如宋汝为出使金国被扣留后,便秘密串连早就陷于金国的宋朝官吏凌唐佐、李画、李铸等人,收集金国各种情报,秘密派人“归报朝廷”。

朱弃也同洪皓一样,被金国扣留15年,也不断将情报送归朝廷。当金国都元帅粘罕等相继去世,人事发生重大变动时,朱弃及时派间谍李发将此情报报知朝廷,并认为即发兵进攻金国,而“不可失之时也”。

在宋金对抗时期,南宋抗金势力为了联络沦陷区的抗金力量,策反、招抚敌人的势力,也经常派间谍前去完成此项任务。赵鼎再度为相时,时值金齐发生内乱,便派间谍前往河南招抚各城守将,经策反,寿、毫、陈、蔡之间的将领,往往举城或率其部下归顺南宋。韩世忠在移屯山阳时,也派间谍联络山东豪杰,并同他们暗自订立盟约,以遇到紧急情况互相照应。甚至连宋孝宗也采纳史浩的建议,招募布衣李信甫为间谍,以兵部员外郎的身份秘密潜入中原地区,招抚据有州郡的豪杰,以此来瓦解金人的势力。

 1  |  2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