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中国缘
王芳
2010-10-12 16:52
订阅

彼得·戴蒙

戴尔·蒙特森

 记者 王芳 北京时间昨晚(2010年10月11日),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戴蒙,美国西北大学的戴尔·蒙特森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3人分享此奖项。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三位诺奖得主中,获奖的两名美国人都和中国有不小的渊源。

彼得·戴蒙曾于2005年与周小川、吴敬琏一起为中国社保建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记者说,“戴蒙曾向中国建议,建立以全国统一的社会统筹为基础的,单一的全国强制性养老金体系,而中国的社保也正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另一位得主戴尔·蒙特森,于2008年通过远程网络设备,为我国厦门大学的师生们做了一场关于劳动市场摩擦理论的报告会,并与师生就这一理论进行了互动。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的沈凯玲老师当时主持了蒙特森的报告会,她告诉记者:“蒙特森教授得奖一点都不奇怪,他所研究的工作搜寻理论地位十分重要,无论对西方还是中国解决就业问题都很有现实意义。能够解答为什么在很多人失业的同时,却有不少职位空在那里,又为何要跳槽等等现实的社会问题。”

沈凯玲老师记得,蒙特森教授为人在学术上很严肃,但是不缺亲切。“他很支持年轻人的工作,鼓励大家发现新的东西。”她说。

200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彼得·戴蒙曾作为外方专家参与了“中国经济研究咨询项目”的工作。作为该项目的首期研究成果,戴蒙同中外专家一起完成了一份名为《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问题和建议》的报告。当时的戴蒙可能还不为普通国人所熟知,但同戴蒙合作的中国专家却不乏“大人物”:原财政部长项怀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敬琏等等。

戴蒙参与完成的研究报告最终提出的建议包括:建立以全国统一的社会统筹为基础的,单一的全国强制性养老金体系,同时改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率;设立记帐式个人帐户而非基金积累制的个人账户;提高从社会统筹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都应根据养老金的起始年龄、以精算为基础进行调整;大力促进和管理自愿养老金;继续划拨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将国有股红利部分转移至养老金体系,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养老金系统的财务平衡;全国社保基金在股权转移上应清晰明了,应具有独立和非政治的管理层,定期公布详细的财务审计报告。

与戴蒙相比,戴尔·蒙特森的诺奖与中国的渊源更为直接。2008年9月,戴尔·蒙特森教授通过远程网络设备为我国厦门大学的师生们做了一场关于劳动市场摩擦理论的报告会。而蒙特森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证实他这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厦大的师生们可谓“先睹为快”。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