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告别旧电视时代(1)

订阅
2009-10-26
刘秋雯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刘秋雯/文 近30年前,当一群七八岁的孩子们挤在邻居家十几英寸的小电视前如痴如醉地看中国第一部国产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时,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当他们成长到自己父辈当时的年纪,市场上的电视机种类会如此繁多。相比当年的凭票供应、为买一台甚至要拉关系走后门的紧俏,现在的电视机已由原来的几家一台发展到如今的每家几台。

电视机之路

在中国社会,电视机的变迁真可以算是一部人人参与、百味杂陈的历史剧,融入了无数家庭和个人的情感,欢笑甚至泪水。

上世纪70年代国门打开之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人们争相选购、甚至要凭票购买的“三大件”,而电视机是绝对的“稀罕物”,还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 甚至有人自行成功组装了一台16英寸黑白电视机,并以此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电视机才渐渐多了起来,但大多是黑白电视,而且买得起的家庭寥寥无几。80年代初期,一个村镇只有少得可怜的几台电视机,娱乐方式极度匮乏的人们围聚在有电视机的人家,用看电影的方式来收看那些画面不是很清楚、信号不是很稳定、节目内容很有限的电视。当时没有室外天线,对待不稳定的电视信号,家家都有高招:有的把易拉罐绑在天线上,有的接根铝管拉到房顶上,有时看着看着就没了,还得到房顶上转天线角度,直到电视里唱歌、跳舞的人都回来了,才算安下心来。《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这些电视剧,也成为一代人的经典青春记忆。

1982年,中国引进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竣工投产。不久之后,第一个彩管厂在咸阳成立,彩电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的彩电生产线一百多条。一大批国产品牌彩电涌现。80年代后期,国产彩电囿于功能、质量、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局限,满足不了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国外彩电品牌凭借其技术、品牌优势抢滩中国彩电市场,国产彩电销售持续趋弱。

到90年代中期,全国电视机年产量高达3500万台,从而稳居世界第一并维系至今。 1997年下半年,纯平彩电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它不仅在外观上有了改善,画面也更清晰。进入1998年之后,许多国产品牌生产的纯平彩电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TCL、乐华、海信、华强、厦华、金星、西湖(数源)等都把自己的纯平彩电搬上了柜台。随之而来的价格战使纯平彩电的销售比例飞速增长,纯平时代真正到来。

跨入新世纪之后,背投电视、等离子彩电、数字电视乃至现在的互联网电视和即将实现的3D电视,各种新概念的电视机轮番登场,电视机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齐全、色彩越来越鲜明、外观越来越轻薄。

如今坐在自家的客厅,我们就能置身于任何时代,欣赏气势汹汹的霸王龙豁着它的大嘴向你展示它香蕉大小的牙齿;邀请欧洲小镇阴暗潮湿角落里的吸血鬼登堂入室;命令姚明反复进行同一次灌篮表演,按照自己喜欢的次数;或者选择切换到游戏界面,随着风情万种的劳拉游览各国原始文明遗迹,顺便进行古墓探秘。我们还可以实时浏览新闻动态、在线听音乐、查看股市行情和天气预报。只要你会用遥控器,我们打开电视机,这些就可以实现。

不能不说,如今的互联网平板电视的确是令人新奇的高科技产物,却一点也不用惊讶它是不是真的就这样进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这个时代让我们学会先不要抱怨人们有些事尚未做到,因为也许人们早就做到了,只是你不知道。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