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当代艺术:正在扩大的视野(1)
经济观察报 特约作者 叶睿童 KetnaPate,l968年生于乌干达,曾经在伦敦和巴尔的摩做建筑师,她在新加坡生活了15年,并在这里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呈现在眼前的AsiaPop(亚洲波普)系列作品正是她对于生活的这座城市的观察和表达,她的这一系列拼贴画聚焦于流行文化、日常生活和多人种混居的城市景观,在她的作品中,英文、汉字、电视肥皂剧、宝莱坞的印度演员、华人功夫明星混杂共生,色彩绚丽俗艳。作为2008年新加坡艺术博览会的参展单位中唯一的艺术家工作室,KetnaPate咖喱一般辛辣的画面色彩再现了本地多人种共生的流行文化。
经过迪拜、东京、香港、北京、台北……亚洲各城市的艺术博览会渐次落下帷幕,在10月9日开幕的新加坡艺术博览会是亚洲年底的最后一个大型艺术博览会,来自16个国家的110家画廊参加了这次博览会。
新加坡艺术博览会开幕的时间甚为微妙。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的恐慌显然已经蔓延到艺术市场,2008年香港艺术博览会的主赞助商雷曼兄弟在此前申请破产,而另一方面,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拍的首场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上传来的消息也是喜忧参半,上拍的47件作品,售出了28件,成交率为59.6%。当代中国艺术市场过去五年经过了惊人的成长——苏富比全球总成交价从2004年的300万美元到2007年的1亿9400万美元,“故如本次拍卖成交之放缓亦不为出奇”,这是苏富比方面的解释。在这个拍卖会上,刷新拍卖记录的多是东南亚艺术作品,包括当代东南亚艺术及当代菲律宾艺术,印度尼西亚艺术家INyomanMasriadi的大型油画作品《对不起英雄,我忘记了》(sorryhero,iforgot)以482万港元成交,几乎是拍前估价的10倍。除此之外,另几位印度尼西亚艺术家阿凡迪(affandi)、苏华格(suwage)以及沙普塔拉(saputra)也在此次拍卖当中,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中国知名当代艺术作品几年内以数十倍的价格高涨已经不是新闻,在苏富比此次拍卖会上,张晓刚、蔡国强、岳敏君等中国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多为欧洲收藏家买走。亚洲的收藏家开始在本地区内寻找“可承受”和“有潜力”的作品。在亚洲艺术市场内,印尼艺术家的作品正在开始进入百万元的行列。
- 美国大选 佩林被指叛变 | 2008-10-27
- 混乱中构建华尔街新秩序 | 2008-10-27
- 首位“刺五加”受害者起诉 索赔140万 | 2008-10-27
- 博尔特的四十一大步 | 2008-10-27
- 香港查出鸡蛋含三聚氰胺 | 200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