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事实上,如何将故事讲述得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又能适应北美观众的口味,对主创们来说都是艰巨的挑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过去这些年,只有中国导演李安能对此驾轻就熟,巧妙地照顾到两路观众。在过去的中美合拍片里,耗资巨大的《功夫之王》里,孙悟空故事的异样解读让中国观众大感不解,而至于最近上映的《功夫梦》,如果威尔·史密斯的儿子没有加盟,很难说片子的效果是不是会大打折扣。
技术无法战胜内容
传奇影业公司总裁 WilliamFrederickFay并未投资本片,此次中国之行只是一趟探路之旅。作为精明的投资人,他知道中国古装功夫片基本已经失去了在北美的市场,William并不一味热衷于像《独立日》这样的大型投资,去年的挑中的小成本电影《宿醉》,意外地当了几周北美票房的冠军,故事的巧妙是吸引Willam投资最重要的原因。
3DCHINA论坛上话题包含了3D的投资、3D技术的发展等多项话题,论坛结束第一天的最后一个议题为“3D时代下的电影内容”。
MichaelPeyser带着他的3D电影U2加入了这场讨论,使用3D技术拍摄一场音乐会算是一个不小的尝试。MichaelPeyser说即使作为一个纪录片,U2也很认真地讲述了一个故事。
事实上3D技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存在,只不过直到《阿凡达》的横空出世才引起了一场大的技术讨论。在好莱坞著名制片人AndreMorgan眼里,3D不过是一种更好的拍摄机器,如果电影现在全部使用3D进行拍摄,那就要求导演和演员做出最好的电影,不能让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花了一百多块钱,结果还是看到了一部平庸之作。“我现在最担心所有人都跑去拍3D,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研究如何更好地使用3D。”
中国传媒大学赵宁宇教授在此后的发言能够为Morgan的意见提供支持,半年来他一直在跟踪《阿凡达》上映后的有关新闻。《阿凡达》虽然取得了超高的票房,但这也是一部全世界超过40家顶尖科技公司打造出的特效作品,同时,除去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阿凡达》的利润并不像想象中一样可观。真正使其赚钱的,并不是来自于影片本身,更多的是技术和器材的运用。而《阿凡达》之后上半年电影市场,3D影片虽不在少数,却没有人能再复制卡梅隆的辉煌。无论是蒂姆·波顿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还是《诸神之战》,这些3D电影都因为内容创作上的硬伤被观众诟病。
同时,尽管电影经历了由黑白向彩色、无声向有声的伟大进步,但3D到2D,却有着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必须佩戴3D眼镜才可观看影片,而许多人戴久了3D眼镜会头晕。这也注定未来电影的主体不会是3D电影,更不可能是《阿凡达》这样的超级电影。”
1 | 2 |
- 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感动中国 2010-07-25
- 世界杯分流 Q2电影票房增长额六月份仅占一成 2010-07-23
- 《志明与春娇》:最纯情的“三级片” 2010-07-21
- 唐骏拟拍励志影片“我行我素” 2010-07-19
- 27部上映25部赔钱 世界杯致6月电影市场萧条 201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