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感动中国
杨婷婷
22:44
2010-07-25
订阅
杨婷婷/文 《唐山大地震》上映第一天的晚上,我在电影院门口遇到了另一位媒体同仁,他拿着纸巾擦着眼泪跟我说,这戏太煽情了,我从头哭到尾。

哦,好吧。能让一个留着络腮胡身高180的壮汉这样哭哭蹄蹄的电影,不需问,一定有最适合中国人的苦情戏码。它一定不是像《与狼共舞》那样执着于讲述沟通和平等的电影,能触动我们的,一定是我们最为看重的亲人之间的关系。媒体评论说,能让所有人关注它的哭点的电影,自《妈妈再爱我一次》后,这还是第一个。

电影开场前,我身边坐着三三个哜哜喳喳剥荔枝的人,一听口音,四川的。我当下心想,坏了,看来这次又不会是一场安静的观影活动了。果不其然,身旁的阿姨在开场前十五分钟一直在聊天,接着就是一阵又一阵的抽泣,再到影片最后,几乎都要嚎啕了。

总之,受同行之前一顿提醒和身旁情绪化阿姨的影响,我竟然一滴泪都没流出来。如果一部好的电影仅仅是依靠节奏化、程序化甚至是设置好的对话使观众流泪,那算不算得上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

有些称《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灾难片,个人以为并不算是。它连逃生的情节都没有,怎么能称得上是灾难片。但不可否认,《唐山大地震》仍然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但却不能算是冯小刚个人最成功的作品。他一向擅长拿捏观众心理,不过这相比于他之前悲剧性作品《天下无贼》和《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其实有些用力过度。

触碰这类“国难”级别的题材,冯小刚不是第一人,去年上映的陆川作品《南京!南京!》选取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事件,同样记录的是历史中的个人,但情感压抑得多。至少不会像《唐山大地震》这样,每十分钟就扔下一个催泪瓦斯,让人躲闪不及。

在商业上,《唐山大地震》也十分成功。尽管当你看完电影,你会发现,整个故事只是用了地震的一个引子,其他的和地震已经没有关系了。讲述这样的亲情,不一定非得这个跳板,矿难或者其他什么。在中国,随便这种灾难还少吗?但即使是引子,也在过去整整三十年处于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里,借着08年汶川地震余震未消,76年的这场天灾将是一个多么适合宣传的话题啊。另外,片中随处可见的剑南春广告、宝马汽车,KAPPA的LOGO,让这部电影的商业属性更加浓厚。其实,《唐山大地震》不靠广告,不靠感人来宣传,也一定有人看。

以前人们常说冯小刚的电影在北方比在南方有观众,这一回,绝大部分南方人也走进了电影院,说不定,它真的可以成为第一部过5亿票房的电影。

当然,我也被《唐山大地震》感动了,却不是那些网上流传中的泪点。唯一让我动容的,是张静初在广场上对养父说起当年的经历,那些她根本不可能忘记却不得不假装失忆的儿时经历时,陈道明那一滴安静的泪。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人需要,最大的痛苦就是被至亲之人抛弃,当深埋心底几十年的委屈终于可以释放时,有一种解脱了的快感。

不过,整个电影想表达的东西或许太多,有些情节不知道对推动整个故事有什么帮助。比如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大师兄“陆毅”的戏码等等,整部戏下来,印象最清楚的就几样,开头的特效,植入的广告,以及唐山地震中的解放军,以及新唐山建设得有多么好。

可事实上,唐山地震后,当时的政府断然拒绝了所有的国际援助,本身根本不是一场可以导致24万人死亡的惨剧。

如果一个故事讲得纯粹一点,利落一点,干净一点,不随意向观众或者其他什么示好的话,是不是会更好看。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