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梓/文 电影无非那么几种:一种如神来之笔,天才之作,比如《美国往事》、《肖申克救赎》、《辛德勒名单》等等;一种是清新的小品,如最近看的《我们天上见》;一种是个性化的难得样本,比如钮承泽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一种还算愉快的消磨物,比如最近看的《杜拉拉升职记》;还有一种就是拍来找骂的,甚而会损害观众身心健康,比如《三枪拍案惊奇》、《气喘吁吁》,近年来这一种类数不胜数,泛滥成灾。
电影实际上与建筑最为接近。有的是复式公寓,有的是山顶凉亭。最近上映的《东风雨》和《我们天上见》分属前后者。
柳云龙是个喜欢复杂算式的编导者。有人说他矫情,貌似儒雅实则酸腐。有人说他竭诚心力,贡献出不错的谍战影视作品。我的意见是,柳的诚心可鉴,至于功力和感官效果是另外的事。昨天看过《东风雨》之后,我说:“柳云龙应该是个学数学的,而且偏好基础数学。”他以筑造“逻辑教堂”为至高乐趣,这使得《东风雨》比之《风声》要错综复杂得多,实际上故事根结并不丛密。无非就是安明(柳云龙饰)领导的中共地下党小组在上海沦陷期与日本特高课围绕一单情报任务展开离间斗争的故事。
故事选取了两个相继发生、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背景。一是牵涉“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虎虎虎”谍报破获案;二是红色间谍“佐尔格”案。而电影名字更是直接借用了前事中的关键词——TOH HUH HUHru,日语音,即为“东风雨”,指代“日美开战”的实意。后事中的主角之一“尾崎秀实”更是成为电影中戏份不少的重要配角。
关于“珍珠港”间谍案的传说早已深入人心,但其实至今仍萦绕着重重迷雾。常见说法是日本阴谋得手,重创美军,致使美国被激怒发起太平洋战争;另说则是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苦于受国内“孤立主义”围困绑缚,使出一招“苦肉计”,让美国得以投入反法西斯战争;还有一说是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同盟为了拉美国加入战事,截杀了持有情报的美方间谍,致使珍珠港未及避免打击;更有一说在中国传播甚广,说国民党军统曾破译出了著名的“虎虎虎”密电,也知会了美方,但时值美日谈判期,美方质疑这是中国政府的离间,未予采信,致使大难临头。在柳云龙的这部电影中,采用了第三种逻辑,即欧洲同盟为逼迫美国开战截杀了美方间谍。对第四种逻辑也有含混暗示,因为还有第五种逻辑是说破获之功大部分应由中共谍报力量分享,是国共合作的成果。
依据历史记载时点,涉及“偷袭珍珠港”的谍报案从1941年5月直到事发前的12月初,头绪频现,各国情报部门应该都有不同斩获,但始终未能让美国采信并作出反应,所以今天的很多军事研究人士以及“发烧友”越来越倾向于这是罗斯福玩的一招苦肉计。
而“佐尔格案”的两个主角——佐尔格和尾崎秀实被捕也就在1941年10月。佐尔格领导的东京小组为苏、美、中的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大量影响到战略方向的宝贵情报。请看这段记载:1941年10月4日,佐尔格向莫斯科发出其一生中最后一封,也是最重要的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是尾崎秀实在近卫首相的内阁会议中得到的绝密消息:“1941年9月15日以后,苏联的远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来自日本方面的威胁已经排除。日本不可能发动对苏战争,相反,它将向美国开战。发报人:拉拇扎。”柳云龙的《东风雨》在影片一开头就呈现了佐尔格和尾崎秀实在东京巢鸭监狱被处绞刑杀害的史实。
用“拨出萝卜带出泥”这句话来形容真实中的谍战状况,也是极其适合的。间谍战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秘密战争,其复杂和残酷程度都远远超乎寻常百姓的想象。它是对人类庞大和缜密的社会关系,及其每一个体成员的身心素质尤其是信仰忠诚度的精密读解和超常考验。事实是,“佐尔格案”对上海错接交织的各方间谍网和中国抗日战争格局的影响也很深远,牵涉入内的各方人员和网站建设损失都很惨重。相对于其他人的死难,绝对自恋的柳云龙只给自己设计了壮烈的牺牲场面,对其他主配角的设计都有不等瑕疵。
与史相关的叙述暂且打住,柳云龙对谍战题材的探索与收获是有目共睹的。至于其所追求的繁复构造的建筑之美,我只能说他正在指向上升的盘陀路上,可能有待更通明的觉悟和点化。
- “优酷出品”开始渗入电影业 2010-04-28
- 尽在不言中 2010-04-26
- 纸上看电影 2010-04-23
- 偷不走的精英情结 2010-04-22
- 史玉柱“联姻”范冰冰 网游要做3D电影 201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