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门票(1)
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朱冲 王琳手拿三张橙色的奥运会比赛门票一蹦一跳地冲出了中国银行北京潘家园支行。她一边跑一边打电话:“妈妈!我买到奥运会门票啦!”尽管她已经排了6小时的长队,尽管她买到的也只是三张撑杆跳高、铅球、铁饼等冷门田径项目比赛门票,但还是让她兴奋成了这样。
这是北京奥运会门票自5月5日开始第三阶段销售以来的第二天,王琳是数以万计的奥运门票购买者之一。原本计划销售到6月9日的138万张奥运会门票,仅仅两天时间就被一抢而空。
天价门票
物以稀为贵。如此紧俏的门票显然会制造另一个市场现象——高价转卖。早就有耳闻,奥运会门票已经成为了稀缺、高价商品,甚至有传闻说奥运会开幕式门票被爆炒到惊人的200万元一张。北京奥组委委员、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魏纪中听后大声疾呼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避免高价票的丑闻发生。
200万元一张的开幕式门票无法考证,但15万元一张倒是真有其事。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小董就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公开寻求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并特地强调可以高价购买。这样的消息和一位“能人”的卖票信息互相吻合,他在MSN上挂出 “七张奥运会开幕式门票等待转让”的签名。双方接触上后,“能人”开出了15万一张的价码。虽然做好了高价购买的心理准备,但这样的“天价”还是着实让小董大吃一惊,她也无法做主。这位“能人”表示,他的七张开幕式门票都是最好的位置,原价就是5000元一张的头等票。小董听后表示需要请示上级。大概五分钟后,小董就回拨了这位“能人”的电话,“15万一张,买!先至少买两张,也许还会要更多。请一定卖给我两张,但也请别再涨价了。”据悉,小董的公司愿意花这样的高价购买门票是为了赠送客户。
双方随即开始了关于门票转让的“技术”商讨。根据北京奥组委规定,开、闭幕式门票为实名制,并和购票人的照片一一对应,所以转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根据国际惯例,考虑到购票人的确存在购票后因客观原因无法观看的情况,还是允许开、闭幕式门票可以转让一次。
但就在双方讨论转让、付款等细节问题时,一位浙江服装商老板插了进来。他直接以每张20万元的价格包揽了这位“能人”手中的全部七张开幕式门票。虽然根据奥组委规定,要等到今年7月才可以进行开、闭幕式门票转让,但这位浙江老板第二天就把140万元打到了这位“能人”的账上,虽还不能进行转让,但双方签署了协议,并进行了公证。
据了解,目前关于奥运门票转让的消息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对此,北京奥组委票务中心主任朱炎表示:“我们注意到,最近确实有倒卖门票的一些现象出现。奥组委多次重申,坚决反对倒卖奥运会门票,中国法律也规定禁止倒卖。最近相关部门在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也有针对性的对倒卖活动进行了打击。因为前一阶段买门票拿不到实体票,5月5日以后就能拿到实体票了,奥组委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倒卖门票、伪造门票加强打击力度,确保奥运会门票的正常销售秩序,保护广大持票者的权益。但我想再提醒一下国内的公众,网上的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骗人的,炒的很高,但现在并没有拿到开幕式实体票。而且,开、闭幕式门票是实名制,从制度安排上基本不存在倒票的空间,倒票的风险极大。”
不过,朱炎同时也表示:“正常转让是允许的,正常转让是不加价的,如果是以盈利为目的,按照中国的法律,他就是倒卖行为,这要坚决打击。”
不过,像这位“能人”虽然加价转让,但在市场已经把价格推高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他一不拥有大量门票,二不长期以此为职业,三不能断定他当初购票时就是为了以转卖盈利为目的,所以很难判定他是否违法。
在一家网站工作的王莹运气特别好。她在第二阶段门票销售第一天系统瘫痪前一小时,一人在网上成功预定到了10张奥运会比赛门票,而且全是关于篮球、110米栏、跳水、女排等热门比赛项目。她手中的奥运门票成为了周围同事、朋友最为眼红的对象。自从她成功申购至今,一直有人找她商谈转让事宜,甚至开出了上千元的价格。但王莹一直不肯转让,“我买门票是为了在暑假时带我的父母来北京观看奥运会。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姚明、刘翔,还有中国女排。”但随着比赛日程的确定,她手中的门票有两张与中国队无关。看到目前高企的奥运门票市场,王莹也有点心动了。“我一直没想过转让的事情,但如果价格真的炒到很高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根据奥组委规定,比赛门票并不像开、闭幕式门票那样实行实名制。观众持比赛门票入场时,门票查验系统核实门票真伪,持真实门票的入场人可以不是最初的购票人。
1 | 2 |
- 奥运火炬的“商业化”传递 | 2008-05-21
- 2008北京九门爵士周 | 2008-05-15
- 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08-05-07
- 2008年两会报道 | 2008-05-07
- 我们鼓励观众乘坐公交系统 | 200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