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探索之另眼相看泰姬陵(1)
曾榛
12:50
2010-05-13
订阅
 1  |  2  |  3  |  4 

 

 

前言

风靡全国的瑜伽和肚皮舞,口味浓重的咖喱美食,欢歌热舞的印度电影,还有经久不衰的泰戈尔诗歌……对于印度,中国的男女老少都不会觉得陌生。然而,我们熟悉的只是表面的印度元素,而非真正的、鲜活的印度。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济、他们的民主,他们的思想……我们其实知之甚少。印度是一个奇异得让人难以定义的国度,既神秘又开放,现代与古老并行,民主与腐败交织,这里有浓墨重彩的人文风情,也有绮丽迷人的自然风光、浓郁虔敬的宗教氛围……3月中旬,当笔者历时半个月,游历了印度四个著名城市:德里、阿格拉、斋浦尔、瓦纳那西,经历了一次异常新鲜、奇异、丰富、思绪万千的探索之旅。

泰姬陵

  特约作者 曾榛/图文 尽管早已在杂志、画册、明信片、影视剧里无数次欣赏过泰姬陵,但当我真正站在它面前时,依然忍不住惊喜与赞叹——传说中的泰姬陵,比传说中更美。这座白色大理石筑城的陵墓,像一位沉静、绝色的穆斯林女子,清新脱俗地站在风尘仆仆、烈日炎炎的阿格拉大地上。

美貌、高贵的女子大多养在深闺、不易接近,泰姬陵也不例外——藏在一个低调而华丽的庭院之中,三面被高大的红砂石建筑包围,背后是一片宽阔的水域和草滩,与阿格拉堡(红堡)遥遥对望。走过朴素的花园,再穿过一条深幽的长廊,眼前忽然一亮——美丽的泰姬陵就这样在不远处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了。

走出红砂石门洞,虽可以欣赏到泰姬陵的全貌,但要走近它,还需要沿着广场中央一条笔直的水道走上一段。我随着人群慢慢走向泰姬陵,享受它在我面前逐渐雄伟起来的震撼。广场中央,游客们正围着一个大理石长椅排队照相。原来1992年,已故的另一个绝色王妃戴安娜就曾坐在这里留过影,这是与泰姬陵全貌合影的最佳地点。人群里不时传出年轻印度小伙的“哀叹”:“天哪,这么多女士!永远都得女士优先,不知明年能否轮到我?”

一个大理石的高台下,人群再次拥挤起来,原来都忙着脱鞋,并寄存在专门的区域。(按穆斯林的风俗,进入陵墓和寺庙都必须脱鞋。)走上这个高台,就能触摸到神秘的泰姬陵了。尽管离泰姬陵的殿堂只有很短一段距离,但走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近40度的烈日将地面晒得滚烫,除了习惯经常赤脚的印度人,一般游客都是一路蹦跳着“逃”进陵墓前的阴凉。

安放泰姬陵寝的殿堂并不大,殿内阴凉幽暗,不允许照相,游客也就只能走马观花了。真正有看头的东西其实在殿堂之外,你可以抚摸那冰凉、柔滑、半透明的白色大理石墙面,还可以细细端详墙上那些墨绿的古兰经经文和多彩的藤蔓花枝,这些精美的装饰图文可不是画上去的,而是用珊瑚、橄榄石、青衣石、玛瑙、水晶、翡翠、红宝石等各种宝石镶嵌而成。泰姬陵投下的巨大凉荫里,舍不得离开的游客们随处席地而坐,安静体会着泰姬陵的纯洁与静美。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