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冲 中国男篮在国际上会不会也留下爱打架的恶名呢?
原先这似乎不会成为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一向温文尔雅,甚至被批评为血性不足。但12日晚中国男篮和巴西队的一场热身赛,似乎不是篮球比赛——事实上,比赛最后也因为巴西队的退赛而被迫取消了——而有点类似于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武博会。而这场融拳击、摔跤、散打等武术项目于一体的群殴,因为其真刀真枪的对抗,激烈程度甚至远超武术比赛。
之所以说中国男篮爱打架,是因为不止这一次。2001年和美国明星队,把对手打得逃往休息室;2001年亚锦赛,在和黎巴嫩队的冲突中,造成对方三人受伤流血,在保安的保护下离开赛场;最著名的是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斯坦科维奇杯赛,中国队和波多黎各队发生群殴,十多名队员参与,双方甚至扭打到主席台下。这场打架“声名远扬”,在次年的世界篮球锦标赛中也被提及,成为球场暴力的典型代表。
对于和巴西队的斗殴事件,中国队外籍主帅邓华德是这样解释的:“我们没有想要打架,我们的球员是为了自卫,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有球员被送到了医院,这是一支非常不职业的球队,他们不是国家队,只是俱乐部队。从第二场比赛开始,我就很担心我的球员,因为对手打球的动作很肮脏,上一场比赛得到24分的张庆鹏,第一个回合就被对手打翻在地,他在半昏迷的状态下被送往医院,从那一刻开始大家的动作就开始变得很大了。”
当然,也不要总是说对方动作肮脏、挑衅滋事。中国一切球员的动作也不干净,比如在对方跳起的时候,把脚垫在对方脚下。
这一次,邓华德在对裁判判罚有异议的情况下,怒砸技术台,并大骂裁判,是否助长了中国球员的“血性”?
有意思的是,每一次中国队和对手发生冲突,总是以中国队拳脚上的胜利而告终,比赛不一定赢了。这倒是符合前任中国队主帅尤纳斯的要求。在斯杯和波多黎各的打架中,尤纳斯在事后对球员讲:“打架总归不是好事,但如果在中国进行的比赛中发生了打架事件,中国队还吃亏的话,那外人肯定认为你软弱,以后就会把你当软柿子捏,到了国外的比赛场上更得寻衅滋事,那时候中国队可就人见人欺了。所以,既然打了,就得打赢。”当时的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最近推出的自传《篮坛风云路》中记录了这段经历。
当时,尤纳斯还说,波多黎各队在国际篮坛是出了名的爱打架,有时候把打架作为比赛的一种手段,以此打乱你的部属。当时,刚刚打完架的波多黎各队,在比赛结束登上大巴车后,立即喜笑颜开,根本没把打架当做一回事。
应该说,尤纳斯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最鲜明的对比是,2007年中国国奥足球队赴英国拉练,双方发生冲突,结果中国队员被对手揍的满地找牙。中国队踢球不行,打架也不行,就此成为了共识。更气愤的是,应中国足协的要求,我方还主动向对手道歉,真是输了打架还输理,很是窝囊,大大地坏了中国足球的名声。
打架是球场上一件很平常不过的事情,的确该批评、教育,但不要上升到政治高度,玩所谓的向对手、向全国人民道歉之类的把戏。首先不必要这么做,其次所谓的道歉,承诺以后再也不出现此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没有人在激动的情况下还能记住以前的承诺,甚至当时就是言不由衷的被迫发出“官方表态”。比如朱芳雨等人,当时参加了斯杯打架,事后被罚款、道歉,承诺不会再犯,但这一次继续充当主角。
而且,这么多球员参与,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球队是团结的,也是有血性的。
但不管怎么说,打架肯定是不对的。有些球员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血性,该把血性用在什么地方,特别是当对方故意挑衅你的时候,你能否不被对手利用?即能否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否则受损的肯定是中国队。比如遭到国际篮联的处罚、禁赛等——特别是亚运会即将召开的前夕。而且我们应该反思热身赛的价值如何?包括裁判的水平,对手的水平等,邓华德说这三场热身赛没有任何价值。
- 工银国际参与巴西石油新股发行 2010-09-27
- 奇瑞在巴西建最大海外工厂 2010-09-20
- 中国式舒马赫兄弟 2010-09-09
- 从世锦赛看男篮的进步 2010-09-08
- 金钱和金牌 201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