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八一队,职业化之痛(1)
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朱冲 又一个第一次,只不过后面都要跟上“无缘”二字。
2002年第一次无缘冠军;2005年第一次无缘决赛;2008年第一次无缘四强;2009年3月15日晚,八一男篮在他们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宁波雅戈尔体育馆14年来第一次无缘季后赛。
八一人哭了,如同2002年一样,体育馆内泪如雨下,体育馆外瓢泼大雨,一起在为八一王朝的倒塌而哭泣。但那一次,姚明笑了。他在更衣室内端起酒杯庆祝自己第一个CBA冠军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终于拿到远赴NBA的通行证而狂欢。而这一次,更多人笑了。浙江、东莞、山东,他们都在庆祝自己站在巨人肩上挤进了季后赛的大门。
赛后,所有人都在分析八一没落的原因,王治郅、李楠两名核心球员因伤缺阵本赛季大部分比赛当然是最直接的原因;有人认为,作为军旅,无法引进外援是八一跟其他球队相比失去竞争力的根本原因;还有人把矛头直指八一过于倚重老将,导致年轻球员青黄不接,认为八一没落是迟早的事。
但八一队一一否认了这些说法。在他们心中,其实从未惧怕过外援。从1995-2001年间,八一队六连冠,其他各队同样拥有外援,但他们甚至可以连续两个赛季一场不败,他们甚至可以连续5个赛季在总决赛中横扫对手。年轻球员倒是八一队的一个问题,李楠也承认,如果没有他和王治郅,年轻球员的成长会更快一些。但殊不知,这和全军裁军计划有关。
裁军计划
军旅球队曾经是中国篮球的 “半边天”。首届CBA联赛时,12强中共有八一、沈部、济部、空军、南部、前卫6支军旅球队。八一队也因为可以从全军选材而称霸中国篮坛。比如,八一队的刘玉栋来自南京部队、李楠来自北京部队、范斌来自济南部队、莫科来自沈阳部队……
但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从2002年起陆续裁军50万人。各军区体工队、八一足球队和游泳队因此被撤编。八一男篮因为其显赫的荣誉没有被撤编,作为中国篮坛的一支劲旅,八一男篮自1951年建队以来,在其50余年的征战历程中,共夺得了40多个全国冠军。从1992年至2002年,八一男篮更是连续10年夺得全国男篮联赛、俱乐部赛和全运会比赛等所有男篮比赛的冠军。在中国篮球进入职业化以后,八一队在14年里11次打进CBA总决赛、8次夺得冠军、3次获得亚军,还有那令人咋舌的CBA历史纪录48连胜。2000年6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八一男篮“团结拼搏的体坛劲旅”荣誉称号。鼎盛时期,八一队的主力队员就构成了中国男篮国家队的全部主力——中锋王治郅,前锋刘玉栋、李楠,后卫范斌、张劲松。在中国篮协对CBA进行职业化准入制的过程中,八一队在没有和宁波富邦集团合作组建俱乐部前并不符合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的资格,但因为其显赫的荣誉和身份,篮协也得对他们网开一面。据八一队介绍,在前几个赛季,当八一队深陷困难时,中央军委高层也曾亲自过问过八一队的困难,并表示任何训练条件方面的困难都会尽量帮助解决,因为八一男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块金字招牌。
各军区体工队的撤编让八一队一下子失去了继续从全军选材的优势,可如果就此认为他们后备人才青黄不接则明显属于夸大其词。这从中国国家青年队的大名单就可见一斑,德勒黑、张博等人均出自八一。八一队其实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优秀的年轻球员。一方面,在各军区体工队撤编前,八一队把所有军区体工队优秀的年轻队员都转到了八一青年队旗下;另一方面,多年的冠军荣耀,并不比地方队差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能享有住房、税收等优惠政策,而且八一的训练水平造就了入选八一就几乎一定成材的品牌效应,军人身份的他们在退伍后还将继续享受的某些待遇等优厚条件使得八一队在中国篮球步入职业化、市场化后也依然能够吸引各地方优秀年轻球员的家长慕名而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八一。
1 | 2 |

- ·美巡赛的地位 | 2009-03-25
- ·八一钢铁净利降74%,打压股价 | 2009-03-24
- ·八一钢铁净利润急挫 高价囤矿或是主因 | 2009-03-21
- ·枪击、色情,别样休斯敦 | 2009-03-20
- ·李宁发布08年报, 收入增53.8% | 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