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期待什么
经济观察报 特约作者 师旭平 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朱建华为贫弱的中国田径夺得一面铜牌,这实属不易,但因为人们期待的是金牌(你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你就肯定该拿金牌)而不是铜牌,因此朱建华被看作是失败者,并从此注定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个人命运的悲剧基调。
这样看来,古巴人罗伯斯在奥运会来临之前“适时”刷新刘翔的世界纪录,是件好事。它使刘翔成了“老二”,成了挑战者,缓解了部分压力,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人们对“刘翔肯定夺金”的心理预期。
中国人在现代奥运史上因期待值过高而导致最大心理落差似乎是1993年那次申奥失败。
前方人员在见识了各种各样波诡云谲、暗流汹涌的见面会、吹风会、发布会、招待会之后,已没有一个人再提什么“志在必得”。可就在投票日前两三天,北京来电话,一位领导“传达精神”,他说国内的热度已接近沸点,人人都坚信北京必胜。但几天来前方发回的报道冷静有余,激情不足,上上下下都觉得看着不过瘾,和人们热烈的期待、激昂的情绪不协调。他要求前方报道组在最后关头要多些喜庆、多些激情,为全国人民再鼓劲儿,再加温。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奥运史上因期待值不高却收获意外惊喜的事屡见不鲜,比如许海峰,再比如雅典。
国际社会关注雅典奥运会筹备工作的消息就一直是负面居多:经费缺口、工人怠工、交通不畅、工期拖延、罗格抱怨、IOC警告……直到开幕前几天,雅典还全城大停电,通向一些场馆的新建道路还没铺上柏油……
雅典行吗?全世界都在问。随着开幕式惊艳亮相,全世界目瞪口呆。比赛开始,各方面运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最令人担心的安保问题,居然连根儿恐怖分子的毛儿也没见着,交通顺利、比赛精彩,该拿金牌拿金牌,该重在参与重在参与……奥运会办到这份儿上,你不等着好评如潮还等什么?
据说北京奥组委一位主要负责人到雅典考察后曾说:看来期待值不能太高,太高了,工作容易被动。
将“要办一届史上最为成功的奥运会”,改为实事求是且有巨大回旋伸缩余地的“有特色,高水平”,正是北京对于2008年奥运会期待值的调整。
这种调整不仅体现在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还应该体现在对中国代表团成绩的期待上。这才是这座城市对待奥运会理性而又现实的态度。
- 受益于北京奥运会 全聚德前三季度业绩超预期 | 2008-10-15
- 必须保卫商业 | 2008-10-08
- 奥运后北京连遭污染天 | 2008-10-03
- 一场国家的狂欢过后 | 2008-09-28
- 麻生太郎当选日本新首相 | 200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