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灾后 让我们抚平孩子受伤的心(3)

  
作者:冯娟
发布日期:2008-05-14
 1  |  2  |  3 

 

青春期前(11-14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同侪活动在年龄层特别明显,孩子需要觉得他的恐惧是适当并和别人一样,反应以减低紧张和焦虑及可能的罪恶感为目标。他们会表现出来睡眠失调,食欲不振,在家里造反,不愿意做家事 ,˙学校问题(例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 , 生理问题(例如:头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失去与同侪社交活动的兴趣   

青春期(14-18岁)

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动与兴趣都集中在与他(她)同年龄的同侪,他们特别容易因同侪活动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伤、难过。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亲人,是最常见的压力,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反应:不相信亲人已经永远离开。身体不适,例如没食欲、呼吸困难,觉得自己被拋弃,对过世亲人生气
˙对亲人的死亡自责,模仿过世亲人的行为或特征,变的容易紧张,担心以后没人照顾他, 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 

心理治疗建议:

同伴间的团体讨论,让学生有机会抒发与合理化他们感受到的强烈情绪,教师可能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保证,他们所感受到的强烈情绪甚至是「疯狂想法」在此灾难中都是正常的。
让班上分为几个小团体,让他们谈谈救灾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园重建的工作,这可协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对灾难的支配感,这也可让他们建立社会参与的成就感。
设定专题讨论,如「社区重建」、「家庭重建」、「防疫」等主题,让学生能先有系统的搜集资料后,加以报告与讨论。
对地震的正确认识,对大自然的现象作有科学根据的了解与认识,避免听信坊间的不实传说,以建立科学家实事求证的态度。
认识「创伤后的心理重建」的意义与价值,这需要透过学校较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题演讲,或由专业的心理学文章的阅读,进行讨论。
艺术活动的表达,可以鼓励学生从事绘画、音乐、话剧等活动,将这次的灾难经验转化为具创造力的方向。 

(部分心理治疗资料引自华人心理咨询网灾后心理辅导手册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相关新闻链接:

1.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就把很大一笔钱花在矫正灾难对生者造成的 恐慌、焦虑和臆想中,同时纽约市教育局派出资深学校心理学家,逐校与学生、家长谈心,耐心进行心理辅导,排解人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2.2001年“9·11”发生后,作为心理卫生专家,耶胡达曾为纽约市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她的病人中,有一名女子,世贸中心有人从天而降,砸中她坐驾的挡风玻璃;另外一名女子,世贸中心倒塌时,她在隔壁餐馆作女招待。耶胡达说,令她吃惊的是,直接因“9·11”留下心理创伤的人,并没有政府预计的那样多。于是,她和塞克尔把187名“9·11”发生时正怀孕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你可以说,那些母亲因为基因的缘故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并把这些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也可以说,因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她们与心理正常的母亲行为异样,使得她们的孩子下意识地患上此病,”塞克尔说,“但有一种现象让我们认为这是‘胚胎计划’所致,即只有‘9·11’发生时孕期仅剩少于或等于3个月的母亲,她们的孩子处于心理焦虑状态。” 

3.2006年南亚海啸造成严重的伤亡,但幸存者和长期救灾志工的心理也蒙上阴影。泰国有超过上千人寻求心理治疗,以弥平泰南海啸灾难在心中造成的恐惧。许多学生在经历这次的海啸冲击后受到严重的心理打击,常会无缘无故的就放声大哭,拒绝进食与喝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派遣心理专家前来泰国,协助解决泰国儿童受到海啸侵袭的心理状况。泰国公共卫生部除主动前往灾区各医院进行心理治疗外,也举行讲习,以学校教师为对象,让教师在学校也能够担任心理医师的角色,协助受灾学生恢复心理状况。    

 1  |  2  |  3 
相关文章
more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