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硬照前,张达在模特身上画画
王隽/文 在去看这场秀之前,我从未看过时装秀。
本来以为是场灯暗,玻璃质感的T台伸出来,和维多利亚秀差不多的山寨灯光哗哗的亮起来,高大木头人走出来,面无表情,大家也面无表情,好像偷偷笑一下就是跌份的大忌一般。用这般语言描述,大概是因为我对包装出来的一切有着天生的抵触,这估计也是从未看过一场秀的原因。
但今天这场,名为“没边”的张达秋冬服装展的秀,我心里觉得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衣服的设计师,本就是个质朴的人,他全无包装,从他身上,你甚至看不出当下男性服装设计师的特征:极度的娘,台湾腔,发型新奇,戴黑框,穿着不对称剪裁的衣服,黑色,大多数都很瘦。
张达看起来甚至像个做IT的。平头,微胖,穿的和普通人一样,走在人群里捞不出来。你也很少看到他出现在时尚媒体上,拍些看不清楚脸的大片,除了一些冷门的专业媒体,他的名字少见于报端,但是作品在业内确实饱受赞誉,除了以洗练的风格做出相当出色的平面剪裁外,他还是和王一杨等一起把陈逸飞生前的“逸飞女装”推向台前的中坚力量。“没边”是他现在的品牌,相当低调。UCCA艺术商店的总监薛梅很欣赏他,甚至是在薛梅的促成下,才有了这场秀。
秀场被浓郁的80年代生人的童年物件儿所笼罩,一进门,会看到小时候生活里的很多器物。屋子中间摆着许多的老式家具,比如五斗橱、贴着镜子的大衣柜,这些都是由张达的朋友,艺术家王建伟收藏的,拿出来给他布展用。桌子上有玻璃瓶的可乐、搪瓷杯还有大盘装的果丹皮、无花果和酥糖,所有人一进屋都先乐了,低头找自己喜欢的糖吃。
我没有看到伸展台,他们一会要走的“台”,大概就是围观的观众和大衣柜们之间的圆形空隙,果然挺“没边”的。在唢呐配乐里,模特悉数登场,他们穿着老式工作服有类似剪裁的棉布衣服,有西装式,也有棉袄。这些衣服用张达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吸取了老工服的灵感,几乎都是蓝色系,全棉的料子,很环保,是穿到哪里都舒服的。
最逗的是,这些绕着圈子走的模特里,我立刻就看到熟面孔。时而有白展堂沙溢,时而有熟悉的UCCA的工作人员,还忽然看见了我的大学时的朋友孟可,没想到毕业四年后的第一场见面,是在这场秀。这些模特,有友情支持的演员导演和艺术家,还有张达的朋友们。
他们遛弯似的走着,女孩手拿托盘请观众吃糖,也有女孩拿着抹布就开始擦大衣柜,他们没有台前与台后的概念,走了一两圈就钻进人群喝可乐去,谁知道人群里也藏着大人物。“非常建筑”的张永和就站在我前面,他穿着衬衫短裤,等一个男模特穿着紫色棉袄走过来时,张永和在身边人的吆喝下穿上了那件棉袄,配着短裤煞是可爱,瞬间颠覆了作为建筑师的他在我心里的形象。而藏在人群里默默看秀的,还有女艺术家崔岫闻。
在艺术中心走的秀,不免有些行为艺术的意思。或许这种形式可以给一些不那么商业的艺术家、设计师新的思路。诸如张达,放到镁光灯和玻璃展台上,可能就完全不自在。总之“没边”是一个理想状态,能保持住,就保持住吧,它对于大多人来说,是奢侈的事。而能在周末下午,享受一场毫无煎熬感的小聚会,见到许久不见的朋友,偷窥到张永和可爱的一面,也是奢侈的事。
- 新世界有多浅薄,旧世界就有多自负 2010-08-18
- 万国表:“蛰伏者”入夏 2010-08-13
- 中国富人新玩法:去总部采购奢侈品 2010-08-11
- 样板间之王 贵气梁志天 2010-08-10
- Zegna:不仅仅是好运气 201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