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人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过后不到10个小时,牛博网创始人罗永浩找来好朋友黄斌等人商量,希望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为救灾筹集善款。
在做了相关的法律咨询之后,名为 “牛博网友为四川大地震捐款捐物方案”(初稿)的帖子在13日晚上被挂在了牛博网的首页。因发起人名单上列有作家韩寒、时评作者连岳、中央电视台编导陈晓卿、凤凰周刊前编辑部主任黄章晋等人,没过多久,牛博网的救灾方案就被豆瓣、百度贴吧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得到众多网友回应。
本次牛博网救灾行动的组织者之一精燕说:“现在前方存在这样的情况,虽然政府已经尽量将救灾物资的覆盖面拉大,有些偏僻的村村寨寨还是很难被顾及到,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尽可能地把物资送到这样的地方去。”
现在打开豆瓣的首页就可以看到右手最上边的一行小字 “关注四川地震,相关活动小组汶川@豆瓣”,豆瓣的工作人员把全部同这次地震有关的小组和相关讨论都集中于此,方便使用者查阅和参与。参加人数最多的“汶川需要你的帮助”小组的组员现在已经近两万人,小组的链接里包括了“成都广播电台24小时网络直播”这样更新最近灾区情况的渠道,也提供了捐款、捐物、献血,以及支援者招募和帮助受灾者寻找亲人等具体负责各个方面工作的豆瓣小组的链接。
其中的“受灾儿童援助小组”创建于5月14日,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签名为“长沙司马”的创建者说地震发生后他读了几本关于唐山地震的书籍,其中写到了地震后孤儿的生活状况,让人十分忧虑,接着他去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决定在豆瓣上创建这样一个小组。更多的人加入了进来。现在小组里几个主要的组织者都是在豆瓣上结识,负责统筹、资料整理和发布以及联络的工作。
相关资源列表里有 “当前核心工作与进度”和“资料工作安排”两个不断更新的链接,负责向小组成员提供最新的工作安排。“资料翻译和发布平台”中有“译言协作平台”、“心理援助资料网址提交入口”和“心理援助资料网址库”三个链接,提供的信息集中在灾后的心理干预常识方面。“译言”这次灾后的反应非常迅速,不少人自发地翻译了国外的援救和心理干预资料,点击“译言维基”可以找到《地震搜救手册》、《地震安全手册》、《灾后疫情分析与防范》、《灾后压力管理》和《基本救援技术》的网络手册,这些来自“美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和“加拿大圣约翰急救组织”资料的中文版本在几天的时间里陆续出现在了网络上,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行基本的自我培训。
“我很难奢望我们做的这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可以去改变局势,但是我们这些微小的行动积聚起来也会产生一些效应,比如说基本的心理学常识的普及,假设我们有800个组员,如果可以把这些知识传递给身边的10个人,那么就有8000人,再能传10个人的话就可以达到8万人,这就很了不起了。”网络以及不断深入和扩展的链接正是适于这种传播方式的平台。
过去的一周时间内他们完成了第一套资料并提供,同时小组成员提供的英文资料也基本在译言的平台上翻译完毕,义工的统计工作基本完成——到现在报名人数在200人左右,其中包括50名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报名者,很多人有在海外学习的背景,有些也具备了临床经验。
“受灾儿童援助小组”同前方的机构尚未取得联系,但是有一部分组员已经在灾区或者赶往灾区的路上,采访的当天早上,组内的一位专家已经到达成都。司马说对于灾后心理干预的义工真正进入灾区的合适时间点他不确定,现在他个人并不主张太多人进入前方,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做好手头上可以完成的工作,再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选择行动时间和方式。他说小组线下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帮助出版社收集救助手册所需资料,另外一方面就是借助网络组织专家答疑,同蓝心网等心理网站开展合作。
牛博网和豆瓣 “受灾儿童救援小组”这些民间组织在救灾中的实际作用无法与政府以及红十字会这样的大型慈善机构相比,但它们具有更灵活的反应能力,可以成为“正规军”极好的补充。而比这更重要的是,这些民间组织在救灾中所发出的声音和其来自民间的姿态。
民间在行动
豆瓣发起的灾区人员物资供需图
分两栏,左栏为急需物资和愿意提供物资的详细描述,右栏可在地图上找到清晰方位和物资图像。
民间组织救灾特刊
http://www.512dz.org/zhyzxxfwzx/html/main/
由“NGO发展交流网”,“多背一公斤”和 “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联合开展的项目“民间组织512灾害援助信息服务中心”整理的网报,针对各个民间组织提供信息服务,主要是物资和钱款的需求和配送信息,公开募集信息,以及善款和捐物的使用信息。据其工作人员张丽娜说,为了令信息分类更明确,特刊从5月21日起停刊一周,后续的特刊将完善针对于民间参与救灾的物资流向的透明度以及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信息的配对。但其网站和博客http://ngoaid.blog.sohu.com/会保持畅通。
地震受灾学校信息平台
http://dizhen.1kg.org/schools/
由“多背一公斤”发起,提供汶川、都江堰、德阳、梁平、北川、彭州、绵竹等灾区学校的基本信息,在了解受灾学校详细信息和需求的基础上,联合各方力量,为受灾学校提供长期的支持服务。目前它提供11个地区2000多所学校信息,并在情况明朗后组织并参与重建。
自发建屋募捐
http://www.bullog.cn/blogs/pigu6/archives/137673.aspx
募捐由老六发起,具体建屋由台湾建筑师谢英俊负责。最初老六是“为灾区人民建房,能建几座建几座”。现在的情况是“也许能建一个村”。
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组
http://www.aibaiglbt.org/bbs/forumdis-play.php?fid=158
由成都爱白青年同志活动中心发起,分别建立成都 QQ群:5372597和外地QQ群:59568629,提供心理干预服务,组织灾区心理干预培训。
由中国心理学会推荐的33位专业心理治疗师 (都具备国际心理创伤培训资格)名单:http://www.chi-nacpb.org/dizhen_mingdan.asp
译言抗震救灾项目
http://pro.yeeyan.com/wiki/Category:%E5%9C%B0%E9%9C%87%E6%95%91%E7%81%BE
由“译言”发起的翻译项目,招募翻译者。后方人员可参与协作,帮助前方人员更有序、有效地进行工作。
全球华人设计师抗震救灾大型公益海报设计活动
http://together.chinavisual.com
由设计师、广告人、创意人发起的,通过公益海报设计来发出声音,为所有苦难中的同胞兄弟呐喊,用创作产生影响的公益行动。它的策划词中写道:“这不是一个设计比赛,这里没有第一和第二,这是全球华人设计师的集体奉献。它没有截稿时间,它没有参与限制……”截至22日,已收到海报100多张。
(资料整理/赵茜)
- 透过图片看世界 | 2008-06-25
- 朱坚强的奇迹 | 2008-06-24
- 监察部部长:救灾款物三问题 | 2008-06-23
- 【社论】灾难后我们要更好地活着 | 2008-06-20
- 【社论】战胜灾难始终不忘依靠自己 | 200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