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荭/文 一直安心说美丽的法语、翻译研究半红不紫的法国文学,我从没想过自己居然有机会去美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更没想过自己会用捉襟见肘的英语假模假式地发言:表面上故作镇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其实心里直捣小鼓,“飞沙走石满穷塞,万里飕飕西北风”,早已凉了半截。
今年四月份接到布朗大学Pembroke中心的会议邀请函时,我一直都有点怀疑,或者说是恍惚。校外办约的去美领馆面签的时间是6月3日,高研院帮我们预定的出发日期是6月9日,一直到6月7日下午外办打电话说签到了,让我8号中午去取护照,我之前认定为时已晚,这一趟肯定是去不成了,和同事朋友谈到也总是带着隐隐的惋惜。
7号下午在两个小时内出了机票,订了8号傍晚去上海的火车票、锦江之星机场店的房间,去银行开通了信用卡的国际业务,兑换了一些美钞,去超市买了第二天路上的零食和美标的电源转换插头,打印好所有去美国可能要用到的文档和资料,旅行一下子变得无比真实起来,琐碎而紧迫,而习惯了“旧大陆”的我似乎还没准备好踏上“新大陆”!
第一次去美国,目的地:罗德岛的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
罗德岛是美国最小的一个州,该州的箴语是“希望”(hope),让人联想到1620年三十五位受宗教迫害的英格兰清教徒在其领袖布莱福德(William Bradford)的带领下,怀揣着远离罪恶的旧世界、开始纯洁朴素的新生活的憧憬,与另外六十七名英国人乘坐“五月花”号帆船横穿大西洋。一方面是轮船偏离航道,另一方面是这批清教徒不愿意前往殖民公司指定的弗吉尼亚北部的垦荒地,轮船在马赛诸塞湾的普利茅斯登陆,新教徒把这片未开垦的新大陆看做是上帝的恩赐,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建立一座“山巅之城”(波士顿),据说这就是现代美国历史的原点。
1636年,力主“政教分离、宗教宽容”的另类清教徒罗杰·威廉斯(Roger Williams,1603-1683)及其追随者出走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来到蛮荒的罗德岛,建立城镇,取名普罗维登斯,意为“上帝保佑之特例”,旨在祈求上帝庇佑,让小镇免受暴政侵扰,成为各种宗教信仰共存、政教权力严格分离的桃花源。
我更愿意把这段历史概括为简单的两个字:“天意”。
- 没有身份证的韩国人 2010-07-09
- 三亚副市长李柏青:房地产要“强制”符合规划 2010-07-09
- 平遥古城将召开听证会提高票价 2010-07-07
- 没有故事的增长 2010-07-02
- 梁冬:积极的沉默者 201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