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市场透明,地方政府想多举债都难
新的监管政策对地方融资平台意味着什么?在持续的调控面前,有多少坏账将会浮出水面,又有多少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危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是最好的化解风险的方式吗?这一切,没有标准答案。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以及未来发展,本报采访了渣打银行中国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以及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首席经济师梁优彩。 【全文】
王志浩: “我想关键是要透明,你不能一边公开向银行、险资发售债券,一边紧紧捂着自己的财务状况。”
郭田勇: “公益性项目政府要量力而行,财政收入非常少就不应该建设大的面子工程。”
梁优彩:“地方融资中用财政收入作抵押是不对的。像河南等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本身都不够,还需要中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