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心理问答|你本来的样子,就是春天最好的答案

2025-04-22 08:25

作者 韩明丽

读者来信:

您好呀,犹豫了好久还是想和您说说我的烦恼。作为一个刚毕业半年的女生,最近总觉得自己被各种“标准”追着跑——先是刷到室友跟着博主练“直角肩”,每天对着手机做拉伸时嘴里还念叨“肩宽不够穿吊带不好看”;上周和闺蜜逛街,她试衣服时突然说要去打玻尿酸,理由是“苹果肌下垂拍照显老”,我看着镜子里自己有点肉肉的胳膊,突然连奶茶都不敢多喝了。

其实这种焦虑好像是慢慢渗进来的。以前大学宿舍夜聊,大家还会讨论哪门课难、哪部剧好看,现在打开朋友圈,满屏都是“腰围58cm的自律日常”“do脸前后对比”,连班里最活泼的学妹都在群里问“有没有靠谱的医美机构”。有次刷到科普说现在18到25岁女生医美消费占了57%,突然反应过来,身边好多同学毕业第一份工资都用来买美容仪、囤玻尿酸了,好像不做点什么,就赶不上“精致女孩”的标准。

最难受的是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变了。以前穿宽松T恤觉得舒服自在,现在每次拍照都要吸气收腰,甚至会因为腰比A4纸宽而失眠。有天刷到吃播催吐的新闻,突然想起公司实习生小美总说“减肥餐难吃但必须吃”,后来才知道现在进食障碍发病率涨到3.2%了,那些“漫画腰挑战”“筷子腿教程”,原来真的会让人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陌生。

还有滤镜这件事,明明知道朋友圈里的冷白皮、尖下巴是假的,可每次自己拍照还是忍不住把瘦脸滑到15,磨皮开到最大,直到照片里的人不像自己了才敢发。有次团建没修图发了素颜照,收到朋友私信“你最近状态不好吗”,突然觉得好累——我们好像都在用10级滤镜活成别人眼里的“精致模板”,却忘了自己笑起来时的小梨涡,才是妈妈说过的“最可爱的地方”。

有时候也会反抗,比如删掉所有修图软件,可第二天上班看到同事们精致的妆容,又忍不住怀疑“是不是只有我不达标”。路过商场看到巨幅美女广告,总会下意识低头看自己的肚子和大腿,这种被“审视”的感觉,好像从外界长到了心里,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挑剔。

我知道这可能不只是“爱美”的问题,可到底为什么我们会被这些“标准”困住呢?当大家都在说“颜值即正义”,连外貌都成了需要投资的“社交货币”,普通人该怎么挣脱这种焦虑呢?

——在“标准”里迷路


回复:

你好呀!读你的信时,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在镜子前纠结的女孩身影——我想起去年有位来访者说,她每次路过商场的全身镜,都会不自觉地调整站姿,直到把腰凹成想象中的“完美弧度”。其实啊,你说的这些焦虑,很多女生都有过,就像一场无声的传染病,悄悄爬上每个在乎“好不好看”的年轻心里。

仔细观察下来,我们对“美”的困惑,或许就藏在“非要长成某一种样子”的执念里——而这种执念,其实和整个社会的“隐形推手”分不开。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打开手机,连刷三条视频就能刷到“变美攻略”:有人说“25岁前不做抗衰就晚了”,有人教“三招拥有明星同款冷白皮”,连奶茶店的广告图都在暗示“瘦了穿裙子才好看”。这些铺天盖地的信息,其实是消费文化悄悄布下的网——商家们把“美”拆解成无数个可以购买的零件:玻尿酸是“抗衰货币”,美容仪是“自律象征”,就连修图软件的会员费,都成了“精致生活”的入场券。它们不断告诉我们“你还不够好”,却绝口不提:当我们为了“直角肩”练到肩膀僵硬,为了“漫画腰”不敢吃饱饭,其实是在用自己的焦虑给资本的钱包充值。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回头看看历史,会发现“美的标准”就像四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奶奶辈年轻时觉得“脸蛋圆润、手脚有力”是健康美,妈妈那代人流行过“小燕子式的灵气单眼皮”,到了我们这儿,突然变成了“高鼻梁、冷白皮、蚂蚁腰”才叫美。你看,唐代的仕女图里,丰满的女子穿着低胸裙骑马射箭,放在今天可能会被说“腰不够细”;民国时期的女明星,留着齐耳短发穿旗袍,放到现在的滤镜里或许会被嫌“不够精致”。这说明啊,美从来不是固定的模板,而是跟着时代的风向在变——今天被追捧的“标准”,说不定十年后就成了“过时审美”,可我们却为了追赶这些随时会变的风,把自己困在了原地。

记得有位来访者曾告诉我,她翻出妈妈年轻时的照片,发现妈妈穿着朴素的衬衫,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却笑得特别明亮。“那时候没有医美、没有滤镜,可妈妈眼里的光特别动人。”

真正让人记住的美,从来不是某个精确的腰臀比,而是一个人活得舒展时的状态——是你和朋友聊到开心处的大笑,是专注做一件事时眼里的光芒,是哪怕素面朝天也敢走在阳光下的自在。

如果你问我怎么挣脱这种焦虑,或许可以试试先做两件小事:第一,下次照镜子的时候,试试别着急挑毛病,而是像观察好朋友那样看看自己——比如注意到自己睫毛在眼下投的小影子,或者嘴角微微上扬的弧度,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印记;第二,当你又忍不住想“修图到不像自己”时,停一下,想想发朋友圈的初心是什么——是想分享此刻的心情,还是想获得别人的点赞?其实大多数时候,朋友给你评论“状态不错”,往往是因为你照片里的笑容很真实,而不是你的下巴有多尖。

我喜欢去附近的一家茶社,茶社窗外正对着一棵樱花,樱花每一朵都有不同的开合姿态,有的花瓣上还有小斑点,可它们一起在春风里摇晃时,那种生机勃勃的美,比任何精修图都动人。

我们不需要活成网红模板,不需要用玻尿酸或滤镜堆砌出“完美”,因为真实的你,会因为熬夜长出小痘痘,会因为大笑露出虎牙,会因为紧张绞手指,这些“不完美”的细节,恰恰是你区别于所有人的生命密码。试着抱抱镜子里的自己吧,对她说:“你不用符合任何标准,这样就很好啦。”

所以下次再被“必须变美”的声音包围时,不妨想想:这些标准是谁定的?它们真的适合独一无二的你吗?就像春天不会只有樱花一种花开放,这个世界也从来不需要那么多“复制粘贴”的漂亮。你大可以像妈妈照片里那样,大大方方地笑着,让阳光照在真实的皮肤上——那些所谓的“不完美”,反而是时光送给我们最特别的礼物呀。

慢慢来,我们先学会把别人定义的“美”暂时放在一边,听听自己心里真正喜欢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毕竟,这一辈子最需要讨好的人,是镜子里那个会哭会笑、独一无二的自己呀。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韩明丽】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