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行情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受住了一次压力考验。
2025年4月11日上午,美元指数一度跌至99.66,为2023年7月以来首次跌破100大关。相比之下,非美元货币上涨,日元对美元汇率涨幅扩大至1%,欧元对美元汇率上涨1.2%。
美元指数走弱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企稳回升。4月11日上午,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复7.3整数关口,盘中触及7.2899。截至发稿,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32左右徘徊,较几日前的低点回升近1000个基点。
受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影响,北京时间4月9日4时左右,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4关口,一度跌至7.4278。同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较前一日继续下跌,收盘报7.3498,较上一交易日下降130个基点。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认为,短期贸易环境成为影响汇率的核心因素,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的空间加大。此次美国广谱性加征关税,新兴经济体对美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普遍高于中国的2%水平,谈判诉求较强。若其他主要国家对美贸易摩擦加剧,则各国可能通过本币贬值来对冲贸易损失,导致人民币的综合币值(CFETS汇率)被动上行。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认为,贸易风险催化和主动缓释共同促成人民币贬值。其依据是,在美元指数偏弱、非美货币相对较强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或既是对海外风险事件的被动反应,也有汇率管理上主动释放风险的蕴意。
此后两个交易日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整体有所企稳。4月1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盘中一度跌至7.3518的低点,收盘报7.3429,较上一交易日上涨69点。当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升收复7.4关口,在7.32左右徘徊。4月11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收复7.3关口。
4月1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2087元,相较前一交易日调升5个基点。
近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不断提价,从7.18左右上行至7.2上方。国贸期货分析师樊梦真认为,此举或传递出监管层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容忍度在加大。交易逻辑上,美元指数延续弱势会给人民币带来一定支撑。
近期,美国市场面临股债汇“三杀”。 北京时间4月10日,美国公布3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后,因为数据低于预期,美股、美元指数下跌,美债收益率上行,黄金价格出现强势上涨。
消息面错综复杂叠加关税幅度和走向高度不确定,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总监Mark Haefele认为,如果美联储比预期更快降息以应对美国增长放缓,则美元可能持续走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