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新区,新加坡味驰集团全球研发中心的落地,标志着这家东南亚食品巨头正式开启双循环战略布局。
2025年3月30日-4月2日, Foodaily全球食品饮料创新博览会暨每日新潮食品节(简称Foodaily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Foodaily创博会上,新加坡味驰集团 CEO 钟廷毅讲述了味驰集团"中国研发+全球适配"的经营模式,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中寻找平衡点,如何在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上保持清醒的认知。
以下为访谈实录:
问:2025 年,味驰集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钟廷毅: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以东南亚和中国为核心市场,中国业务占比超 60%的企业,我们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产品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我们把中国作为研发的基地,然后所有产品去延续到全球去。基于中国消费分层与全球市场趋势的契合性,针对银发经济群体,我们依托 30 年深耕中国市场的经验,将传统药食同源理念与现代工艺结合,推出适合中老年消费群体的能满足他们健康代餐需求的产品。例如面对Z世代,味驰就通过产品形态的创新、口味的创新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麦片零食化;另外,针对健身人群,我们在市场推出高纤维产品,满足了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特别是我们也巧妙地利用小红书了等社交平台,实现精准营销与用户互动。这种分层深耕和多渠道协同的策略,既延续了经典产品线的生命力,又通过技术赋能满足了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多元化需求,印证了我们"以消费者需求为原点持续创新"的发展理念,我们要深刻了解消费者,然后推出不同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味驰集团将全球研发中心及中国总部落户南沙,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在 "双循环" 战略中的枢纽作用?
问:我们近期将中国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南沙,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首先,南沙作为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其政策支持及区位优势为味驰集团是提供了从产品测试到全球化布局的全链条支撑;其次,我们将南沙定位为 "区域研发中心",通过整合香港及海外人才资源,研发出如高纤维健康食品等创新产品,例如我们全新上市的Fibro品牌,采用从南沙研发,到新加坡上市,因为新加坡位置和政治的特殊性,它的产品在东南亚可以形成快速的辐射,然后再将优质产品反哺回中国市场的这样一种跨境循环模式,再加上借助小红书这些平台实现精准营销,通过这样的“循环”使我们的全球化更加的灵活。
当然,我们也做了全球化供应链布局,在新加坡、广东、上海、缅甸等多地的工厂在做协同,既满足了本地化的需求,也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例如我们缅甸工厂在刚刚发生的地震中如果受到重大影响(实际没有,目前也正在组织援助工作),其他基地可快速补位生产。这种 "研发在南沙、测试在湾区、制造全球化" 的策略,不仅契合南沙打造国际化科创枢纽的定位,也为企业在消费分层背景下实现产品快速迭代与市场渗透提供了关键支点。
:在传统商超渠道与零食量贩渠道的博弈中,您认为如何构建全渠道融合的增长体系?
钟廷毅:中国消费品渠道的变迁在过去二三十年一直在发生,从传统夫妻店到国际卖场,从电商崛起再到社区团购和即时零售的爆发,本质上这就是消费者追求便利性与体验升级的必然结果。但我们在不同渠道所提供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例如在传统商超保持大包装家庭装,针对零食量贩渠道推出独立小包装、散称及零食化新品,电商渠道则采用差异化包装与子品牌运营,我们做了一些区隔,这样既避免渠道冲突又精准匹配了消费场景,让消费者无论在线上线下、大卖场还是便利店,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形态,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面对燕麦等原料价格的波动及行业成本压力,味驰如何维持毛利率?是否考虑向上游布局原料基地?
钟廷毅: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供应链挑战,我们是通过技术驱动和全球化采购这2种策略来实现毛利率的逆势增长的。一方面,研发团队会通过配方优化与工艺革新,将原材料成本压力在内部尽量消化,来量化降本成效;另一方面,我们依托全球采购网络(例如咖啡豆来自五大洲、燕麦涵盖澳洲 / 中国有机产区等),结合订单农业合作模式,在保障原料多样性的同时,也分散了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想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全球采购网络的覆盖面较广,但我们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管控体系。我们有经验丰富的QA团队会深度参与采购,当然也会通过与国际大厂商的合作,以其的品控能力来赋能我们的质量监控,确保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也符合我们严格的标准。
问:企业发展过程中,味驰如何平衡本土化与品牌全球化形象?
钟廷毅:我们是一个本土化做得非常极致的跨国企业。例如在中国用 "金味" 麦片深耕南方市场,在缅甸与新加坡推出 "Calsome" 品牌,在柬埔寨打造本土咖啡领导品牌,甚至在缅甸直接将我们的产品定义为"缅甸奶茶"。这种极致本土化的策略使我们在东南亚多国成功塑造了 "国民品牌" 形象,成功获得了消费市场的认同,例如缅甸的泼水节的官方就指定了我们的产品作为伴手礼。但是,我们虽然会针对不同市场设计独立品牌与沟通策略,但核心产品形态保持全球统一,既避免研发资源分散,又能精准触达本地消费心理。这种"形散神聚"的本土化理念,让我们在跨国经营中既保持了品牌亲和力,又维持了规模效应,实现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发展。
问:面对未来,企业认为在创造美好生活方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将如何应对?
钟廷毅:我觉得第一个是消费者既追求健康又追求性价比的变化,这个变化很快,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我们需要理解它,并且捕捉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需要企业拥有很高的灵活度和应变能力,这件事非常重要。第二个就是食品安全食品健康这两个事情,特别食品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对企业来说是零容忍,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这样的工作,虽然成本会上升,但是我觉得把生意做慢,消费者总是会认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