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战略规划“刷新”,光启技术逐鹿万亿新赛道

邹永勤2025-04-10 15:0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邹永勤 2025年4月8日,超材料龙头企业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02625.SZ,下称“光启技术”)在广东顺德召开十年战略(2025年至2035年)发布会,并将其顺德生产基地(即709基地)对外开放参观。

在发布会上,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表示,公司目前所处的赛道是万亿级的新兴创新赛道,主要围绕超材料技术展开。“这个赛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超材料技术在国防、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随着全球装备大升级的趋势,公司将发挥重要作用。”他说。

十年战略规划新”

公开信息显示,主营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光启技术,是在2017年借壳上市的,并在2020年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十年战略规划(2020年至2030年)。

从2020年开始,光启技术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实现了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2020年至2023年,光启技术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7亿元、8.59亿元、11.68亿元、16.9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2.25%、35.01%、35.88%、27.98%;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亿元、2.71亿元、3.77亿元、5.8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1.90%、66.25%、38.86%、54.85%。2024年前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为20.05%,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

那么,在业绩稳健增长的背景下,为何在首份十年战略规划仅仅实行五年之际,光启技术却要重新发布新的十年战略规划?

对此,刘若鹏解释称,选择在此时刻召开发布会确实有点特殊,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光启技术已实现了超材料从1到10的产业规划,首份十年战略目标基本完成,公司有必要结合国家的2035年远景目标制定新的十年战略规划,保持与国家同步;二是目前市场对公司的主营业务存在较多误区,亦想趁此机会向大家解释一下。

“严格来说,光启技术并不是材料企业,而是提供技术服务,是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系统级解决方案供应商。”刘若鹏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中的“超材料”其实不是一种材料,而是材料领域的“基因编辑”技术。它是通过微纳光刻来实现“人造分子结构”,进而编辑超越自然材料的“人造物质”,使这些物质能在电磁、声学、力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性能。

“公司团队在超材料领域深耕了22年,目前已建立了超材料研发制造的超级平台,这是公司的护城河所在。”刘若鹏在大会现场依次详细介绍了光启技术在推动超材料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所构筑的技术壁垒,比如54.50万个仿真模型、7979.93万条目标特性曲线大数据库、219.58万幅各类实测成像图等。

光启技术此次推出的新十年战略规划(2025年至2035年)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打造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核心产品技术的超级平台;二是坚持“1+7+N”战略聚焦尖端工业领域赋能发展;三是探索低空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应用场景。

据刘若鹏介绍,目前光启技术已构建覆盖设计、材料、制造、检测的超材料全产业链。在低空无人机领域,超材料赋能无人机蜂群具备高性能、低成本、大规模等优势;在机器人领域,用超材料技术深度赋能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突破非标场景运动控制难题;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推动智能汽车的研发从传统的“运载平台”向“智能通信与协同终端”转变。

至于“1+7+N”战略,则是光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1”代表超材料核心技术;“7”代表基于超材料技术构建的七大能力平台;“N”代表超材料所赋能的多种行业应用。

“我们将继续加强超材料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刘若鹏强调称。

逐鹿万亿新赛道

“当前市场中,有人把我们归类为材料领域,也有人把我们归类为国防领域,其实这都是错的。正确来说,我们是属于新一代航天航空装备赛道。这个赛道,是万亿级别的新兴创新赛道。”在刘若鹏看来,新十年战略规划(2025年至2035年)的三大内容中,如何打造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核心产品技术的超级平台才是重中之重。

根据各企业年报数据,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 波音是美国先进飞机三大核心制造商,它们2024年的总收入达到10063亿元人民币;中国与此对标的三大核心主机厂2024年的总收入约1610亿元,但近6年增速为135%。

根据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将实现“人有我有、人无我争取有、人优我也优、数量要碾压”。据此展望2025年至2035年,中国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有望实现从千亿到万亿的跃升。因此,刘若鹏强调称,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将是中国未来十年万亿级别的超级赛道。

与传统航空航天装备相比,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需要的是融合电磁调制性能、 超音速巡航、全新电子对抗等多种特征的复杂功能结构,传统技术已无法完成如此复杂的功能结构设计、制造与量产。从当前世界主流来看,超材料技术已成为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核心产品设计、制造与量产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

“公司团队在超材料领域深耕了22年,通过实现对一系列技术挑战的攻关,目前公司已实现复杂功能结构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量产。以公司旗下某复杂功能结构产品为例,单件产品复合几十大类别功能、涉及数千项性能指标,指标文件达602页、26.85万字。”刘若鹏说。

他重点提到,光启技术通过开发功能预浸料、超材料蜂窝等161款定制化材料,实现了纳米级微结构精密制造、多材料体系共固化、混杂材料胶接、超材料射频电子集成、超材料蜂窝高精密加工等系列制造工艺技术,形成149691份合计38.28亿字工艺文件,定制4641套超材料专用设备以及8646套特种专用工装,累计产出163138件各类超材料零部件,整体良品率高达97.51%,实现了复杂功能结构超大规模量产的革命性突破。

“光启技术在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目前公司的产品技术应用已经覆盖了所有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刘若鹏强调称。

深圳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创投公司等等),以及华南区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