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在重创苹果和它背后的供应链企业。
“由Apple在美国加州设计,由世界各地的人制造。”
苹果官网上,关于供应链这句话诠释了这家美国科技和消费电子巨头的发展,离不开全球供应链的支撑。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家企业和数百万人员,帮助制造、运输、维修和回收苹果产品。
然而,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针对世界各国加征“对等关税”正在重创苹果和它背后的供应链企业,所引发的担忧已经传导至全球消费电子行业。
特朗普政府宣布所谓的“对等关税”方案后,苹果公司股价自上周三以来连续四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近23%。4月8日,在四连跌后,苹果从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宝座上滑落。当地时间4月9日下午,特朗普又表示,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停。这一扭转让美股三大指数直线拉升,苹果收盘大涨15.33%,重回全球市值第一。
关税风暴之下,全球产业链布局的苹果是否会对iPhone涨价、供应链转移、iPhone能否实现“美国造”等话题连日以来被广泛讨论。
虽然苹果官方仍未对关税问题发表任何评论,但公司已经采取紧急行动。据《印度时报》报道,苹果在3月27日至3月29日三天内,用5架满载iPhone与其他产品的飞机从印度飞往美国,以此来规避美国于4月5日生效的10%“对等关税”。
从2011年执掌苹果以来,苹果CEO库克虽然时常被批评缺乏创新,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库克多次通过出色的斡旋能力,避免苹果被卷入政治纷争漩涡,专注于开拓国际市场和提升公司业绩。
六年前,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库克曾经以与三星的竞争为由,成功为苹果产品争取到了关税豁免权。如今,随着特朗普表态“不会暂停关税政策”,库克还能再次为苹果争取到关税豁免吗?
苹果全球供应链“无处可逃”
4月8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宣布美国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4%的关税当天,苹果公司的股价跌幅相较上一个交易日扩大,并导致“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宝座被微软取代。隔夜,美股暴涨,苹果重返全球市值第一,但贸易战形势的快速变化让全球市场情绪始终处于不确定中。对于苹果来说,美洲地区是最大的收入来源,2024财年,该地区的营收占比达到了42.7%,作为美国企业,苹果的最大营收比例来自本土。然而,美国本土并不支持iPhone、iPad等苹果产品的生产,这些电子产品需要从苹果供应链所在的国家进口。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在中国进行反击、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之后,特朗普威胁将对中国加征50%额外关税。
虽然2024财年大中华区的营收比例为17%,且是所有地区中唯一出现下滑的市场,但智能消费电子产品制造领域的成熟体系和优势,使得中国在苹果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最为核心的地位。
在苹果披露的供应商名单中,来自全球的187家供应商、470个主要生产地点贡献了苹果2023财年全球产品材料、制造和组装直接支出的98%。“中国大陆”是这份名单中最高频的词汇,这187家供应商中,有157家在中国大陆有生产点,占比高达84%。
近年来,出于地缘政治、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等多种因素考虑,苹果加速了供应链转移。虽然印度制造的iPhone产品曾出现质量问题,但在印度政府的推动下,印度制造的iPhone产量在过去四五年间增长了十余倍。随着塔塔集团收购纬创、和硕在印度的工厂,以及富士康扩产,印度对全球iPhone产量的贡献占比将继续提升。据媒体报道,印度科技部长近日表示,苹果公司在上一财年从印度出口价值超过1.5万亿卢比(174亿美元)的iPhone。
苹果同时在加大在越南的投资,上述名单中,苹果在越南的生产点已经增加至35个,让越南成为仅次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的全球第四大供应商中心。通过与富士康、立讯精密、三星、英特尔、LG等科技公司和代工厂合作,苹果旗下AirPods、iPad和Apple Watch等产品在越南的产量快速增长。据越南当地媒体2024年报道,自2019年以来,苹果通过当地供应链合作伙伴在越南投资了400万亿越南盾(约合158亿美元)。
然而,美国的“对等关税”并不只是针对中国,对印度征收26%对等关税,东南亚则是重灾区,部分苹果Mac产品生产线所在的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面临24%和36%对等关税,越南更是突遭46%的关税重击。
在2024财年年报文件中,苹果在风险提示中就曾表示:“公司几乎所有的制造全部或部分由主要位于中国大陆、印度、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越南的外包合作伙伴进行”。在这一轮关税风暴中,苹果全球供应链几乎是全面承压。
自掏腰包还是转嫁消费者
长期跟踪苹果的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此前在个人账号上分析,苹果硬件组装主要在中国(比重最高,85%-90%)、印度与越南,在特朗普政府颁布新关税政策后,自中国、越南与印度出口到美国的硬件产品成本将显著提高,若苹果不涨价,则整体毛利率估计显著减少约8.5%-9%。他同时提到,因中国不大可能对特朗普政府让利以换取关税豁免,故若印度与越南能与美国政府达成新协议并被豁免关税,则苹果在不涨价下,整体毛利率可改善至减少约5.5%-6%。
苹果并非没有能力自行承担部分成本,2025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显示,苹果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季度财报,毛利率达到46.9%,创下新高。
不过,市场并不认为苹果会如此“慷慨”,加征关税预计带来的成本增加已经引发美国当地的部分消费者担忧。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各地不同苹果门店的员工表示,周末店内挤满了顾客。一位员工表示:“几乎每一位顾客都在问我价格是不是很快就会涨。”
多家机构的分析师都表达了对iPhone价格将上涨的看法。据CNBC,瑞银分析师预估,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可能导致苹果公司在美国将iPhone 16 Pro Max的价格提高最多350美元。该款手机目前定价为1199美元,涨幅达29%。瑞银还表示,在印度生产的iPhone,零售成本也要上涨12%。摩根大通分析师上周预测,苹果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提高6%的价格,以抵消美国关税的影响。巴克莱分析师Tim Long写道,他预计苹果将提高价格,否则每股收益可能会下降15%。
全球性研究公司Counterpoint咨询在关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最新评论中表示,对消费者来说,从iPhone到SUV,几乎所有商品都将迎来涨价。该机构高级分析师Yang Wang表示:“经济规律难以违逆。价格上涨就意味着需求减少。这是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我不认为这对任何人来说是个好结果。”
为尽可能地减少成本上涨,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生效之前,苹果已经采取紧急行动。据印度媒体报道,3月底,苹果公司在三天内安排了5架飞机,满载苹果手机等产品从印度紧急运往美国。
Canalys高级分析师朱嘉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手机出货的季度性节奏来看,一二季度不算是旺季,一季度主要厂商会提前备货,出货旺季在下半年开始,经历这几个月的发酵,下半年情况是否会有所缓和,苹果是否有可能拿下一定的豁免,还不好说。
“我觉得更大的挑战可能是在下半年,因为这个可能涉及到苹果的新机iPhone 17,它的发布节奏、发布价格、产品配置等等。如果说关税真的实施,肯定会涉及到涨价,比如说以前买1TB的,现在更多消费者选择买256GB或者512GB,通过这种方式去降低自己的消费预算也是有可能的。”朱嘉弢表示,苹果还是有很多调整方向来稀释价格上涨,例如美国是一个以运营商为主的零售市场,苹果可以通过和运营商合作,采取以旧换新或者分期付款等方式。
“果链”企业何去何从
自2017年iPhone X发布以来,高端iPhone产品价格基本保持在999美元的价格,在这背后是库克对供应链长达20年的极致管理,使苹果产品保持长期价格稳定局面。关税风暴之下,若苹果想要继续保持999美元的价格,并不影响自身利润率,赚着“辛苦钱”的苹果供应商们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苹果另一个降低关税负面影响的方式是加大对供应链的砍价力道。”郭明錤表示,预期大部分的苹果供应商将面临更大的砍价压力。
伴随着苹果股价巨震,“果链”企业股价近日也出现较大波动,包括共达电声、东山精密、立讯精密、蓝思科技、安克创新、歌尔股份等。
根据《财经》援引一位苹果供应链核心供应商高管的说法,随着中美关税对等上调,苹果供应链的焦虑感与日俱增,他们担心苹果很可能通过压价谈判来转嫁新增关税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贸易中的FOB(离岸价)模式下,短期内这些供应商或许并不需要承担关税成本。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对外表态,“对等关税”对公司影响有限。
立讯精密表示,“目前具体税率、关税豁免的申报和裁决等情况还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在电子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中,通常与客户商定采用FOB模式(Free On Board,离岸价),供应链企业不需要承担关税,关税由进口商(客户)承担。”
立讯精密指出,“公司已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墨西哥、罗马尼亚等国家与地区搭建产能基地与研发中心,提升产品成本优势,也为灵活配合客户全球化生产布局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歌尔股份也在互动平台表示,消费电子行业出口中较多采用FOB等条款,进口环节关税一般由进口商承担,因此相关关税政策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
另外,作为苹果玻璃盖板的核心供应商,蓝思科技也表示,预计对整体经营影响非常有限。该公司指出,其全球共有9个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国、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及多个国际办公驻点。“关税不是海外布局的唯一考量,这种贴近市场、分散风险的布局逻辑,不仅降低物流与人力成本,更使公司深度嵌入客户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朱嘉弢向记者表示:“我觉得更大的挑战是经过这个事情(新关税政策),苹果会坚决把产能往印度等其他地方转移,那么肯定也会涉及到配套的国内果链,要不要跟随着去海外其他地方建厂,或者把零部件厂也做一些海外布局等等,长远来看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Phone能否实现“美国造”
特朗普关税政策遭遇全球多方反对和批评的同时,在美国本土,曾经支持特朗普的商界大佬们也陆续公开表态对这一措施的不满,包括此前一度与特朗普“如胶似漆”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相比之下,苹果市值虽然曾快速跌“没”一个特斯拉,但库克至今仍保持沉默。
从过往的公开采访来看,库克表现出对政治并不感兴趣。在库克个人社交平台中,有关特朗普的言论仅两条:一则是在2024年7月,特朗普遭遇枪击事件后,库克表示“祈祷特朗普早日康复”;另一则是在2024年11月,特朗普大选获胜后,库克发表祝贺并表示:“我们期待着与您和您的政府接触,以帮助确保美国继续以独创性、创新和创造力为动力。”
实际上,库克和特朗普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特朗普的第一任任期内,2019年,库克曾经以与三星的竞争为由,成功劝说特朗普对iPhone等产品进行关税豁免;特朗普也曾和库克一同考察苹果位于得州的工厂。另外,为了迎合特朗普提出的“让制造业回归美国”,苹果也曾承诺,5年内为美国经济贡献3500亿美元,创造或支持240万个工作岗位。
去年,欧盟向苹果开出巨额罚单,特朗普在10月的一次采访中提到,库克曾经给他打电话,告知了欧盟对苹果罚款的事情。
如今,特朗普的目标依旧是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苹果自然是其中的关键。4月8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在回应媒体关于美国制造业和iPhone的问题时表示,“他(特朗普)相信我们有劳动力、有资源来做这件事。”
今年2月,苹果公司宣布史上最大的投资计划,未来四年内将在美国支出和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这一承诺包括苹果与全美50个州的数千家供应商的合作、直接就业、苹果智能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公司设施以及20个州的Apple TV+制作。
关于库克能否再次为苹果争取到关税豁免,以及苹果能否实现生产制造回流美国,行业内观点不一。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机构分析师和供应链人士认为,从现实角度来看,在美国制造iPhone是难以实现的。
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苹果想单独获得豁免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可能仅仅调整涉及美国需求的产能,比如这部分产能转移到关税税率较低的地区甚至是美国本土。
美国发布的关税豁免政策中,包括消费电子在内的电子产品有一条关于“美国成分≥20%”可获得关税直接豁免的设定。朱嘉弢向记者提到,如何界定20%的美国技术这条线,政策实施过程中是否真的可以执行,真正落地效果以及苹果能否获得豁免都还很难说。
Counterpoint表示,美国本土并不生产智能手机,该产业的供应链和制造主要集中在亚洲。苹果、三星、谷歌等公司严重依赖这些高度集成、复杂的海外网络。将制造转移至美国不可能一蹴而就,除非有巨额政府补贴和全天候的技术劳动力支持,即便如此,由于缺乏成本优势,价格仍会大幅上涨。在本就面临通胀压力的背景下,美国消费者将立即感受到价格冲击。
该机构研究副总裁Neil Shah表示:“我猜他们的逻辑是‘让海外生产变得过于昂贵,这样厂商最终会迁回美国’。但没有巨额补贴和更便宜、熟练的劳动力,这是绝不可能实现的。美国制造没有任何成本优势。”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