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丨股指两日暴跌2838点,台湾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王义伟2025-04-09 10:5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义伟 美国总统特朗普滥施关税的做法出台之际,正值中国传统的清明假期。

4月7日星期一,是清明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海峡两岸的股民,都感觉到要出大事。

大陆这边暂且不表。

台湾那边,台湾领导人赖清德于4月6日傍晚发表了8分钟的电视讲话,表示将采用5项策略来应变,重点为扩大对美采购、扩大对美投资,意图用交纳投名状的方式向美国求和,安定台湾的经济和股市。

结果,台湾股市的反应是“血流成河”。

4月7日清明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台股暴跌2065.87点,史上最惨。

4月8日清明假期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台股再跌772.4点,史上第8惨。

两个交易日,台股共暴跌2838.27点,史无前例。

截至2025年1月,台湾登记在册的股票账户有1321.6万户。仅以4月7日的跌幅计算,平均每位台湾股民损失50万新台币(约为11.067万元人民币)。

其实在特朗普第二次入住白宫之后,台湾社会各界就开始讨论台湾经济的未来出路在哪里;此次股灾发生之后,这种讨论更加热络。

其基础性的原因,是台湾的经济是外向型的经济,对外贸易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外贸被掐死了,台湾经济就成了一潭死水。

绿营这边,主张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关系。

蓝营这边,一方面认为特朗普意在分拆台湾经济,美国不可靠,赖清德的对策不靠谱,另一方面又欲言又止,不太愿意深入讨论台湾经济的未来出路到底在哪里。

笔者搜集到的资料中,有两篇稿子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思考。

一篇是台湾《工商时报》4月6日发表的社论。

这篇社论的题目为“附加价值减少,谈关税对美国产业的冲击”。社论认为,特朗普1.0时代,中美爆发关税大战,外界关注的焦点是随着供应链的重新洗牌,许多企业迁离了中国,殊不知,由于中美互相提高关税,双双提高了美国企业的成本,也导致众多传统美国企业因此迁出美国。

例如,特朗普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与铝钢,分别课征25%与10%的关税,推高了美国汽车制造的成本。随后中国对美国汽车和零件开征报复性关税25%,使美国汽车对中国出口成本激增。在此情形下,美国汽车与零件制造业选择将生产线迁出美国:特斯拉2019年在上海启动超级工厂建设,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扩大墨西哥工厂产能同时减少美国本土产量。

此外,中国对美国大豆、猪肉等农产品开征25%的报复性关税,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锐减。美国猪肉加工企业为了出口到中国,只能迁移并扩大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产能,大豆加工企业考虑在巴西或阿根廷设厂,以供应中国的需求。

该社论总结说:“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流失。”

该社论指出:“川普1.0的经验已证明,关税与预期促进产业回流美国的目标相反,某些领域反而加速了美国产业的外流。”

另一篇稿子刊登在英国著名财经媒体《经济学人》上。

《经济学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有两个版本。主要在亚洲地区发行的版本的封面上,是一顶蓝色军帽,帽子上有标语,内容为“让中国再次伟大”(Make China Great Again)。

这明显是借用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期《经济学人》封面文章的标题为“美国如何最终让中国再次伟大(How America could end up making China great again)”。

该文认为,特朗普的高额关税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中国经济,但美国这种将自己隔绝于世界的做法,反倒给中国创造了一个“绝佳机遇(A big beautiful opportunity)”,使得中国不但有机会重新绘制有利于自己的亚洲地缘政治地图,同时还有机会重塑全球贸易关系。

结合以上信息,台湾经济的未来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笔者的观点是,台湾经济的未来出路,不是由经济决定的,而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决定经济。

在两岸没有统一之前,台湾的经济就是一叶不系之舟、无主之舟。

特朗普虽然鲁莽,但有两点他是很清楚的:第一,美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拥有台湾;第二,大陆方面对台湾的经济除了通过两岸贸易输血,其他方面无处着力。

所以,现在的特朗普政府对待台湾就只有一个做法:搜刮、肆无忌惮地搜刮、直到搜刮殆尽。

假如,两岸现在是统一状态,美国政府还敢对台湾张牙舞爪吗?即使他们张牙舞爪,他们啃得动这块骨头吗?

台湾经济的未来出路,在这边,不在那边。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