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洪小棠 4月7日,中国资本市场再迎创新产品落地。
华泰柏瑞、南方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12家公募机构申报的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正式获批。这是继2月华夏基金、国泰基金旗下自由现金流ETF上市后,国内被动投资领域的又一突破。
作为聚焦企业“真实赚钱能力”的指数工具,这类产品的密集面世,标志着公募行业正加速布局财务健康度投资赛道,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深度的资产配置选择。
据记者了解,此次获批的12只产品分别是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平安基金、工银瑞信、大成基金、华安基金、中银基金、华富基金、方正富邦基金旗下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且均跟踪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
该指数从A股上市公司中筛选自由现金流率(自由现金流/企业价值)排名前100的个股,旨在反映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企业的整体表现。从行业分布看,指数成分股兼顾周期、消费与成长板块,权重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煤炭、家用电器、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汽车等新兴领域亦有覆盖。
与传统的盈利指标不同,自由现金流更强调企业实际可支配的现金盈余。华泰柏瑞基金经理胡亦清称:“自由现金流是扣除维持业务存续和竞争力所必要的资本开支后还能剩余的部分。这部分可以用来分红,可以用来偿债,也可以用来进行额外的投资,通俗理解类似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相比于净利润,现金流的指标或更能客观反映真实的盈利状况。”为规避财务风险,该指数编制还引入额外筛选条件:要求成分股连续五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且盈利质量排名前80%,以此剔除可能存在“纸面富贵”的企业。
自由现金流投资理念在海外成熟市场已得到验证。国际多家指数公司推出了相关策略指数,并衍生出规模超百亿美元的ETF产品。例如,美国市场的Pacer US Cash Cows 100 ETF(美国现金牛100ETF)就将自由现金流作为核心选股因子。截至2024年12月底,该产品规模达到了254亿美元。
国内市场的跟进正在进行时。今年2月27日,华夏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和国泰富时中国自由现金流ETF率先上市;3月12日,华宝、摩根旗下的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获批;加上此次12只中证全指产品,自由现金流主题ETF已形成跟踪多种现金流筛选方式的产品矩阵。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易方达、广发等29家基金公司共上报38只相关产品,涉及沪深300、中证800、国证等指数,另有南方、万家等机构布局主动管理型自由现金流基金。
市场热度背后是资金对“确定性”的追逐。大成基金分析指出,短期来看,当前阶段上市公司进入业绩密集披露期,经营稳健、业绩边际持续向好、现金流充沛的优质公司有望成为资金目标。手握“现金奶牛”,自由现金流ETF或将持续通过时间证明“现金为王”。
自由现金流策略的吸引力,在于其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潜力。从防御角度看,现金流充裕的企业通常负债率较低、分红能力稳定,在市场波动中表现抗跌。2023年沪深300指数下跌11.38%,而同期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涨幅为12.14%;此外,在2024年一季度市场波动中,该指数最大回撤较沪深300收窄3.5个百分点。
自由现金流ETF的爆发,与政策导向形成共振。2023年8月,证监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制定三年分红规划,对不分红或分红比例低于30%的企业强化信息披露约束;2024年4月发布的新“国九条”进一步强调,将上市公司的分红承诺纳入监管框架。
华富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李孝华表示,这一背景有望显著改善企业现金流健康状况,为企业创造更充裕的自由现金流空间,进而为投资者带来更优的投资体验。同时,在宏观经济弱复苏阶段,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抗风险能力强的资产。自由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有望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类产品的风险亦需警惕。北京一位公募机构投研人士提示,部分受周期影响且行业权重占比较高的公司,可能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且高现金流企业估值往往不低,需关注盈利增速与估值的匹配度。
沪上一家公募机构相关人士也建议,自由现金流并非“万能因子”,需结合估值、行业周期动态调整。未来产品创新还可以探索与ESG、人工智能等因子融合,形成产品的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