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矿企业谷底求生

濮振宇2025-04-03 20:51

濮振宇

随着锂电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财报的披露,这一整个行业完全没有赢家的现状呈现出来。不论是锂矿开采、冶炼,还是锂电材料生产加工,锂电行业都创下了历史性的低谷。

2024年,天齐锂业净亏损79.0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盛新锂能净亏损6.2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永兴材料净利润同比下滑69.37%。即便是身处下游的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其电池矿产资源板块的毛利率也从19.86%跌至8.53%,在其四大产品板块之中毛利率垫底。

作为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锂电产业未来将何去何从,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为什么亏损

作为一家同时在海内外布局锂矿资源和锂化工品生产的企业,天齐锂业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上游利润承压的核心原因可归结为资源开发与产能扩张的周期错配,以及产业链传导滞后产生的价格倒挂。

回顾2021至2022年的超级周期,锂价暴涨催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达到约60万元/吨的历史峰值。锂资源价格飙升推动锂矿企业利润暴增。其中,赣锋锂业的市值在2021年一度突破4000亿元,被誉为“锂业茅台”,天齐锂业市值也一度超过2000亿元。

在碳酸锂价格上行期,大量资本涌入锂业上游。在开采环节,2021年年中到2022年年中的一年左右时间里,动力电池厂和整车厂参与锂矿的交易超过20起,金额累计超过110亿元,涉及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巨头;在冶炼环节,2022年中国碳酸锂产量39.5万吨,同比增长约32.5%,各家企业还新规划了累计数十万吨的碳酸锂产能项目。

天齐锂业内部人士表示,前几年整个行业产能扩张热情很高,但资源开发周期和冶炼产能扩张周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锂矿勘探、开采及投产周期通常都需要5年以上,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10年,而碳酸锂冶炼产能建设仅需1至2年。二者节奏上的差异,导致在行业上行时碳酸锂产能短时间内激增,并拉动锂矿资源端供给价格上涨。

随着产能增加引起的局部过剩,2023年碳酸锂价格开启下行周期,2024年碳酸锂全年均价约9.06万元/吨,最低探至7万元/吨以下。

碳酸锂价格下跌直接冲击锂电上游企业的收入。以天齐锂业为例,其2024年占营收比重超过六成的锂化合物及衍生品收入为80.74亿元,同比下降39.24%;毛利率为35.21%,比上年同期减少38.64%。“行业下行周期中,上游资源价格调整滞后于终端需求变化,进一步加剧利润压力。当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跌时,前期被抬高的锂矿价格难以立即下调,导致冶炼环节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例如,2024年部分企业采购的锂精矿到岸价折算碳酸锂成本超过8万元/吨,而同期碳酸锂市场价仅7.5万元/吨,每吨数千元的价差倒挂也是冶炼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天齐锂业内部人士说。

北汽产投战略研究部的资深行业人士孟海星告诉经济观察报,不少企业是在价格高位投资布局锂矿,前期的盈利预期很高,当供需关系改变、原材料价格回落之后,这些锂矿特别是国内一些低品位锂矿,就会出现生产成本高于产品售价的价格倒挂现象,从而导致企业亏损。

锂矿还值得开采吗

在上游供应过剩的情况下,部分锂矿开始停产甚至被转让。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2024年底,澳大利亚已有8座锂矿不同程度地宣布停产、减产或下调产量预期。

2024年9月,宁德时代在江西的锂云母矿传出暂时停产的消息。当时,瑞银集团向机构投资者出具《中国锂价见底》的研究报告称,此次停产对锂矿来说是利好,停产将导致中国碳酸锂月产量减少8%,有助于实现供需平衡。

2024年3月,谈及公司是否还会买矿时,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曾表示:“我们会控制力度和节奏”。今年3月,李良彬的态度变得更加保守,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暂时没必要再买新的资源了。”

孟海星认为,无论是下游的汽车电动化还是储能行业,对锂资源的需求都是长期的,所以锂矿无论何时都值得布局。事实上,部分头部锂矿企业至今也还在推动新的锂矿布局。但在锂价低迷的情况下,企业投资锂矿应更加谨慎,不应再去抢低品位锂矿,容易开采的高品位锂矿仍然具备投资价值。

天齐锂业内部人士则表示,加快开发国内锂矿资源,从保障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供应链韧性的角度仍然是有必要的。

长期以来,全球锂资源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南美“锂三角”和澳洲等地,中国锂资源开发利用率并不高,大量锂原料来自海外进口。今年1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中国锂矿找矿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天齐锂业在四川甘孜州拥有亚洲最优质硬岩型锂资源甲基卡西矿段的开采权,目前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关于措拉项目的相关工作。甲基卡锂矿区是亚洲最大的硬岩锂甲基卡矿田的一部分,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丰富境内生产原料的供应来源。”天齐锂业内部人士说。

固态电池能否带来增量

随着液态电池技术的开发接近极限,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及安全性等优势,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焦点。今年以来,多家车企陆续公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

2月,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表示,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一汽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德平透露,一汽全固态电池项目计划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应用。

光大证券研报称,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对于锂的需求量高于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有望拉动锂的需求。固态电池将应用于电动船舶、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大幅增加电池的应用范围,也有望拉动上游的锂需求。

中信证券研报测算,搭载金属锂负极的硫化物固态锂电池对锂的需求量为1455吨LCE/GWh,是传统锂电池的2.4倍。搭载锂金属负极的半固态锂电池对锂需求量为1088吨LCE/GWh,是传统锂电池的1.8倍。

对于固态电池潜在的机遇,锂矿企业不愿错过。“下游企业(如车企、电池厂)因直接面向消费者,品牌曝光度高,其研发成果(如新电池发布)更容易被公众感知。而上游材料企业的技术突破往往隐藏在产业链后端,技术价值容易被低估。”天齐锂业内部人士说。

赣锋锂业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赣锋业务已覆盖资源开采、化合物深加工、金属冶炼、电池制造及回收五大板块,我们认为全产业链的技术均有其价值。在固态电池领域,赣锋是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固态电池上下游一体化能力的企业,公司已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生产能力。

天齐锂业内部人士表示,硫化锂是下一代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天齐锂业已顺利完成下一代固态电池核心原材料硫化锂的产业化筹备工作,持续开展产品质量提升和降本技术优化,并成功研发出电池级硫化锂微粉级新品,相较于原高纯硫化锂产品,其均一性与活性显著提升;同时,循环提纯技术的开发也大幅削减了硫化锂的生产成本。

在孟海星看来,固态电池确实有助于提振市场对于锂资源的需求,但对其短期内的作用也不应太乐观,因为固态电池还未进入大规模上车的成熟商业化阶段,锂资源供过于求、产能出清的整体态势可能还会持续至少一两年。

锂价何时反弹

在赣锋锂业看来,目前锂价已处于相对底部区域的概率较大,这一判断主要基于,近期锂价受到较强的成本端支撑、行业库存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以及近期需求有显著改善。未来锂价是否能上涨,则取决于供给侧是否有明显出清,以及是否存在需求持续超预期的可能性等。

天齐锂业内部人士认为,当前锂电行业正逐步进入企稳回升阶段,供给端高成本产能加速出清,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资源整合优化产能结构;需求端如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保持增长,叠加全球能源转型共识,锂盐需求中长期增长动力足。

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今年以来,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不断推出,其中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提出,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00万辆左右,增幅接近25%。

在海外,欧盟新车碳排放标准今年1月进入更严苛的阶段——单车每公里碳排放限值降至95克。以大众汽车集团为例,如果想要避免数十亿欧元罚款,可能需要在今年多销售上百万辆电动汽车。“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在此前公开表示。

从锂资源的另一消纳大户——储能行业来看,高工产研GGII预测,2025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80GWh以上,继续以接近翻倍的速度增长。TrendForce预计,欧洲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预计约40GWh,美洲2025年储能装机新增50GWh左右。

“在需求端成长确定性比较强的同时,供给端调整也逐步落地,随着前期投入开发的项目逐步进入投产期后,锂供需总体仍将呈现过剩格局,过剩幅度不到10%;同时考虑到锂价维持底部区间,供给释放的节奏会低于预期,锂供需过剩幅度预计缩减到5%左右。我们认为锂价将重回边际成本定价,对于2025年的锂价可以更乐观一些。”国信证券研报称。

关注汽车产业政策、行业企业转型等,对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关注较多,擅长分析报道。
联系邮箱:puzhenyu@eeo.com.cn
微信号:enqingranfan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