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的日本母公司陷入了一场“收购保卫战”。
11月13日,连锁便利店巨头7-Eleven的母公司Seven&i Holdings宣布,已收到来自创始人伊藤家族的非约束性收购提案。
据彭博社此前报道,该交易预计将达到9万亿日元,资金来源包括多家银行、创始人伊藤家族和伊藤忠商事,值得注意的是,伊藤忠商事也是全家便利店母公司。其中,伊藤忠商事、伊藤家族及现有投资者将出资3万亿日元的现金和股权,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和瑞穗金融集团等日本大型银行将提供6万亿日元融资。
如果此次交易最终达成,这将成为日本企业史上规模最大的管理层收购案。
这意味着,Seven&i正在考虑通过管理层收购(MBO)的方式,来抵御此前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limentation Couche-Tard Inc.(下称“ACT”)提出的收购方案。
目前,7-Eleven是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运营约8.5万家门店。而ACT的业务遍及31个国家和地区,门店数超过1.67万家,主要以Couche-Tard和Circle K两大便利店品牌为主。2020年,Couche-Tard首次进军亚洲市场,收购了Circle K HK的香港分店,不过目前门店还未开到内地。
这场收购大战已进行了几次交锋。
今年8月,Seven&i发布公告表示,确认已收到ACT关于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股份的不具约束力的初步提案。当时,ACT以5.4万亿日元的价格对Seven&i发起收购,却被断然拒绝。Seven&i认为,报价严重低估了公司价值,且未充分考虑监管风险。
一个月后,不甘放弃的ACT又将收购价提高至7.11万亿日元。若交易顺利进行,将成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日本公司的交易。
为应对ACT的收购,Seven&i不久前详细介绍了公司更名和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计划。该公司表示,新的暂定名称将是7-Eleven Corp.,按照计划,Seven&i将为旗下超市和其他零售商店成立一家控股公司,以及可能会将该实体上市,因为它将更专注便利店业务,并计划为新部门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业绩不振也为Seven&i带来压力。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上半财年,Seven&i当期营收60355亿日元,上年同期为55470亿日元,同比增长8.8%。当期营业利润1870亿日元,上年同期为2411亿日元,同比下降22.4%。当期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2.42亿日元,上年同期为802.28亿日元,同比下降34.9%。
不过无论7-Eleven母企是否易主,短期内应该不会影响到中国便利店业务。
7-Eleven日本方面在中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品牌授权。而7-Eleven在国内运营的模式主要是区域合作,除了北京、天津等少数地区为直营外,多数地区以本土代理商运营为主,譬如该小食堂所在的广州及其华南地区(以及港澳地区)都是香港牛奶公司代理经营,在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伙伴是统一集团。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7-Eleven区域授权的合同至少都在10年以上,而且被授权方都是在省内有一定实力的中国企业。无论其母公司的股权有何变动,这些区域授权的合同关系不会变更。
“在当前严峻的大环境下,我们非常重视各地公司发挥各自的智慧和优势。”7-Eleven中国董事长、总经理严茜在今年5月曾对外表示,她表示在中国,7-Eleven首先是贯彻基本原则和应对变化。其次,各取其智,各聘所长。
比如,7-Eleven在天津地区的住宅立地店铺比例最高,它不断尝试新的业态,住宅商圈店铺试点中,店铺面积增加了30%,货架数增加了10组,SKU数增长了700个。这些主要是针对住宅商圈到店销售时要考虑的商品品相,如整箱牛奶、家用调味料、冷冻食品和杂货。
在广东市场,严茜称打造了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的新颖店铺,试水了无人机配送。5月,7-Eleven在广州开了一家小食堂(Food Bar)试水新业态;此外,她还提及上海和浙江地区近年来在形象、商品、设备上不断创新,实现了单店销售的不断增长和新开门店规模的不断扩大。
尽管如此,中国便利店行业竞争正逐渐激烈。
规模上看,中国本土便利店品牌美宜佳的门店总数突破3万家,成为中国便利店市场门店最多的品牌,日系便利店中罗森在近两年明显加大了扩张速度,并宣布冲刺万店目标;全家也在3月调整了经营模式,有为扩店发力的信号。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中,7-Eleven排在第七位,共有3906家门店。7-Eleven在2022、2023年门店数分别增加426、587家,虽然规模始终维持在全国排行7-8名的位置,但随着竞争加剧,不同玩家对现做食品差异化的发力,7-Eleven也需迎头赶上。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卢奕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