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鸡娃圈”骗局:“神秘考”、择校和选拔“牛娃”,都是诱饵

王星2024-11-17 14:52

文汇报11月11日刊发报道《赛事鱼龙混杂,刷分卖真题卖答案都成了“生意”!》,调查持续升温的小学生“考证热”,引发了很多家长的热议,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多位一线教师反馈,小学生“考证热”乱象和不少“鸡娃圈”里的骗局脱不了干系。

眼下,部分培训机构和自媒体“合谋”,以少数头部学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为名,通过歪曲解读政策,制造并散播升学焦虑,诱导家长过早给孩子报班、考证。组建“鸡娃圈”,鼓吹提前学、超前学,已成为一些培训机构和升学自媒体心照不宣的“生意经”,这不仅让家长们耗费大量财力和精力,也给孩子本该拥有的快乐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

家长的升学焦虑是怎么被煽动起来的?

每逢秋季,是不少教育自媒体密集宣传各类“SMK”的高峰期。所谓“SMK”,是“神秘考”的拼音缩写。按照一些家长的说法,这是上海少数初中“牛校”为挑选优质生源组织的选拔考。

“如火如荼的‘SMK’接踵而来,怎么才能赶得上趟?”“盘点上海各区可以‘SMK’的初中”……在各类“鸡娃群”里传播的帖子,让不少小学生家长心生焦虑:怎么感觉大家不是在参加“SMK”,就是在赶往“SMK”的路上?!

记者也以一名学生家长的身份进入了一个“鸡娃圈”家长群,发现这里的帖子不仅动辄有过万阅读量,且帖子里写满各种代号和暗号。比如H8、H2Q、L6、SBL等等,指代的是各“牛校”和“好班”的拼音缩写。

进群后不久,一位“升学导师”主动联系记者,在提供关于上述代号的简单咨询后,又邀请记者扫码加入“上岸群”。在这里,记者发现,不少家长获得的信息越多,情绪也可能变得更为焦虑。比如,新一年择校的最新风向、不同层次学校“SMK”对数学英语的要求、小升初的简历如何美化……家长们若想了解进一步信息,势必会在“升学导师”诱导下加速报班、鸡娃、考证。可事实上,他们原本未必需要为这些而焦虑。

有细心家长梳理了上海相关可挑选生源初中学校的招生数发现,近年来小升初阶段能够择校的空间,不过在1500个名额左右。而根据《2023年上海市教育工作年报》,2023年上海初中学校招生17.4万人。以此估算,在小升初阶段能够最终走择校路线的学生数量,不到整个招生数的1%!简言之,除了这不到1%的择校“牛娃”,以及占生源比5%以内的民办生源,绝大多数上海小学生最终还是要到对口的公办初中就读。

可为什么还是有不少家长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考一考,甘愿“当分母”?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对孩子而言,升学是人生路上的重要选择,所以家长特别重视,而重视和关心就容易带来焦虑。

拿捏住家长们的这一心态,各类机构就会借着少数招生和推优活动,故意营造紧张气氛,让家长感受到一种很多人都在考虑择校的假象,并告诉家长可以通过参加高端培训班获得“牛校”的面试机会。但事实上,除了那不到1%的极少数“牛娃”,大多数孩子的升学路径并不会因此改变。

在家长群中,有些人本来觉得孩子还小,刚读小学或还在幼儿园,研究头部初中的招生政策太早。但他们也往往禁不住一些自媒体的“灵魂三问”:“你给孩子规划未来了吗?”“你准备让他在小升初时冲哪里?”“你要怎么陪着娃一步步实现目标?”三个问题一出,原本淡定的家长也开始动摇……

学龄前学奥数,是提升孩子还是迎合家长?

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发现,当前,有培训机构和自媒体对部分高校和高中开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举措进行歪曲解读,从中寻求牟利空间。

今年暑假,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组织面向本市初中学生的“走进数学”夏令营。消息一出,各类自媒体闻风而动,对夏令营进行所谓的“解读”:“这些能进营的初中生,肯定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提前发力,把初中的内容都学过了”“可以预见,这个夏令营会让更多低年级家长有一种‘可以一试’的感觉。如果你想让娃进牛校、进好班,那提前学就是必由之路。”

还有机构干脆针对这些高校举办的数学营,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游园会、探究营,美其名曰“帮助家长定位孩子的数学水平”,目标甚至已直指还在读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无独有偶。近日,一位网友也发帖称,在沪上某民办幼儿园的家委会上,园方表示“将从中班开始选拔孩子进AMC(美国数学竞赛)理科班,每月收费8800元”,并分享了班型、课程以及收费标准等。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来关注,该幼儿园所在的宝山区教育局回应称,经过核查未发现该园开设AMC理科班。而在相关媒体记者的前期采访中,幼儿园工作人员曾表示,该课程尚在研究中。

“其实,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智商税’,也有一些机构单位的利益在里面。”一位长期从事早教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眼下,随着生育率走低,一些民办托幼机构在招生方面遭遇压力。客观地说,相比民办托幼机构,大多数公办幼儿园活动更丰富,收费也合理。因此,很多民办园不得不开始走所谓的“高端”路线,在“鸡娃”上大肆做文章,以超前的学科学习为卖点吸引家长。“事实上,这些托育机构为了赚钱,全然忘记了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很多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数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好,让他们去学AMC或奥数,无异于拔苗助长。这样的提前学,并不适合儿童,只是迎合家长罢了。”

教育部再发声: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

就在这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颁布。学前教育法第59条提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当互相衔接配合,共同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小学坚持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校外培训机构等其他任何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开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训,不得教授学前儿童小学阶段的课程。

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要引导幼儿园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健康快乐成长,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等不规范办园行为。

“现在,不少家长都以为所谓的幼小衔接,就是让还在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些小学知识,从而减轻入学的压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上海市特级校长、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园长吴闻蕾表示,孩子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习,都要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而且,由于每个孩子发育进程不同,过早将学业强加于学龄前儿童,往往会适得其反。相比学科类知识的提前灌输,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创新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星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王星】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