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艳明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公布的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下称“社融”)数据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社融增量累计为2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13万亿元;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52万亿元。
经计算,10月社融新增1.40万亿元,同比少增4483亿元;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约5000亿元,同比少增2384亿元。
虽然人民币贷款的增量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但是居民信贷数据好于去年。
10月住户贷款(即居民贷款)增加1600亿元,同比多增1946亿元,自今年2月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多增。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490亿元、1100亿元,分别同比多增1543亿元、393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0月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延续释放,叠加“十一黄金周”大件商品的购买热潮,汽车、家电销售数据延续高增态势。10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也从前值49.9%上行至50.1%,带动居民短贷明显好转。
温彬表示,9月底以来的一揽子稳地产政策带动10月房地产交易明显回升。根据住建部数据,10月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3.9%。同时,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在3.15%左右,处于历史低位,也带动10月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企稳,明显好于前9个月月均减少690亿元的水平,也好于前两年同期的水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认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均同比多增,一方面源于“双十一”促销活动对短期贷款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则源于地产需求端刺激政策对居民加杠杆意愿的提振。
不过,与居民信贷数据相比,企业贷款的数据表现较弱。10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00亿元,同比少增38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00亿元,同比少增1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700亿元,同比少增212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694亿元,同比少增1482亿元。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309.71万亿元,同比增长7.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3.34万亿元,同比下降6.1%。
值得注意的是,M1同比增速在连续6个月负增长后,首次出现回升,较9月提升1.3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7.5%,为今年下半年以来最高,较9月提升0.7个百分点。
对于M1同比增速触底回升,明明表示,一方面和政府债落地运用有关,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政府债发行高峰后,发债资金逐步开始拨付使用,财政存款向地方机关单位、企业账户转移会形成阶段性活期资金;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需求端的刺激政策开始发挥作用,10月房地产市场交易数据有所回暖,居民购房需求释放,资金从居民账户转移为房地产企业的活期存款,带动M1数据改善。此外,9月末部分资金由理财等资管产品向权益市场回流,继续支持了M2的表现。
温彬表示,未来,伴随稳地产、促消费、保民生等政策“组合拳”逐步落地显效,企业生产经营景气度回升,社会信心改善和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将有助于提升货币活化程度;同时,伴随地方化债工作持续推进,地方政府陆续偿还上下游企业拖欠款项,财政存款向对公存款转移,城投企业及上下游账面活期资金也有望得到部分留存。
央行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正认真研究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的方案。温彬认为,央行或将加快调整优化M1统计口径,居民活期、支付机构备付金等有望纳入M1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