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不假。六一那天,我们在花园口黄河大桥北面原阳地界的刘庵村才看的麦收,转眼国庆节,大河两岸正遍地秋收。
机器收麦,机器耕地;机器收玉米,机器磨碎玉米秸秆将秸秆还田;机器收花生,机器脱花生果,机器粉碎花生秧用作饲料;机器获稻,机器播种……茫茫大平原一望无际,一统天下满眼是机器纵横奔驰作业。远观机器收割,四下狼烟动地;近看机器耕地,湿润的土花似浪花翻卷。壮阔浩大的秋收携着果实和新粮的芬芳,机器翻腾开土地腹部冒出泥土的气息——大地与人的交融若汉画石刻里伏羲女娲纠缠,这时臻于完美统一!
是呀!论色彩斑斓,秋收比夏收丰富多彩。秋天多色调,加上立体的秋收,地上地下果实累累,秋的波浪浪打浪美景无边。日益加速的城市化纵然使田野远离市人远离社区,但每到农忙和三秋大忙时节,仿佛是一种“魔怔”,我必定要在这时候不顾一切往田野深处跑,似野马脱缰一般。这几年吧——
2021年国庆过后,我随李佩甫大兄和清平一道去郏县和平顶山看秋收。这一带是十五国风起头的地方,《周南·汝坟》说“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我们和当地友人共谒“三苏坟”,踏访临沣寨,在伏牛山与汝水交织的地方看天色看树色看土地颜色看日落日出,怀古观今,听佩甫大兄说此地当年。寒露重阳过了,偶有雁阵北上,可天气静稳不寒凉。谈及农时和种麦,老县长说,气候暖化持续,我们也在跟进变化。“寒露种高山,霜降种平原。”“秋分种麦正应时”,人老几辈子的老皇历改了。
2022年10月9日,又和冯杰、马达等人同行,过河去卫辉市为冯杰的新书《鲤鱼拐弯》首发助威。这里是卫风和邶风歌咏之地,背依南太行之大拐弯,面朝簸箕状的黄淮海大平原,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国道107和南水北调中线大渠紧贴着穿境而过。谈过文学话家常,我问地方官风俗与种麦时间,他说这些年推迟靠后了,一般都在10月半之后。麦无二旺,早了不行呀。
2023年国庆小长假过后去周口黄泛区,这是陈风之地。寒露别说种麦了,一世界辣椒红高粱此时还没有收获,种麦或在10月底。淮阳龙湖边,荷花谢了而桂花盛开,大小环道临着村镇,农家收获的金色玉米就地铺着连绵不断头,还有人挑着晾晒新割的大豆棵。
这个寒露(2024),秋霾夹着细雨,我和磊超小友北向而走得更远一些。豫北北中原,从卫风、邶风远至鄘风地界。滑县和延津的大田玉米收过了,家家户户在忙花生——门前晒着花生,大田里机器还在出花生,和满地插花是溜花生的女人;也不断有人往收购点卖花生。料不到此地种花生比玉米多得多,此刻多是忙花生的人。
滑县老城即道口古镇,卫河桥头新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地理标志。距此不远的南北苗固二村,三五里长街人烟十分稠密,与常见的空壳农村不一样。村外有黄沙冈黄土丘陵,杨树紫穗槐刺槐红柳,树林荫蔽了黄河故道旧白马津,乃有名的瓠子堤所在。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从泰山封禅归来,特地来此监督并指挥黄河决口复堤,随臣司马迁也参与了。距此不太远的李固渡,系范成大使金北上经过之地,现在是滑县王庄镇的西申寨村,与延津县毗邻交界。黄河危害远遁,刻下这一带大村大聚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翻天覆地大变化。大小院落,晒花生晒芝麻。玉米收获早,玉米棒有用编织袋一袋一袋垒起来似城垛,有用木栅栏或芦苇篱笆围着玉米穗成舟船模样,人们待价而沽。别的地方,很难看到人民公社时期的打谷场了,这里还有,高大的花生垛子似旧年的稻谷和麦秸垛,看着就使人想起月夜捉迷藏的情景,且散发好闻的秧草及花生果的香气。花生垛比老房子还高许多。身临其境,我自然要问问今年的收成——
一亩地收获600至800斤花生不等。一斤花生2.5至2.8元左右。一亩地少的也有1500元左右收入。
一亩地收获玉米多则1500斤,少的1200斤。今年不兴玉米,收购价一斤0.9元,不到一元。不如种花生。人们看好花生种植已不是一年了,但绝对没有料到玉米价格今年大跌如此。种地人厚道心也宽,谈话间并不因一季的粮价起伏论成败,从其坚毅的脸色上看,明年玉米和花生兼种的思路不会轻易动摇。何况,土地流转使种粮大户为其负担了大部分风险。
往土地深处继续走,发现大面积种蒜的,红土似的农药拌了蒜种大蒜瓣,一亩地要300来斤蒜种。这厢老两口一前一后在施肥,复合肥多少钱一袋,我没好意思再问,怕貌似急脾气的老妇人吵我。
我说过,《诗经》注译诸本,我熟读的是华锋领衔的《诗经诠译》,下面的引文还按这一本说吧——
《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一望无际庄稼地,备好良种与农具。各项事务准备齐,新磨犁儿好锋利。松土来到向阳地,播下百谷在田里。
甘草居:刀耕火种之后,农具从上古三代的耒耜,进步到汉代的耧犁,这一步延续千年,直到新中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现在各式各样的农用机器——收割机、播种机、脱粒机、脱果机,等等,五花八门,一应俱全。当地人间或也使用改造过的旧农具,例如用铁皮焊制的播种兼施肥用的多用耧机,还靠人力拉动。甚至也有旧式的木耧,于农家小块地运用简单。
豫北北中原秋收秋种正忙,大地呈现的仿佛是一场农机与农具的混合博览会。
“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田中没有生莠草,搏杀螟虫与蝗虫,蟊贼之类全灭掉,勿使害虫食禾苗。祈求土地显神灵,捉住虫子用火烧。
甘草居:农作物与病虫害是天然矛盾。从1970年代开始的种子公司,小麦玉米种子供应都经过了防虫处理,麦种是胭脂红色。青菜和菠菜芫荽,现在用小包装种子,系青灰色大颗粒。大蒜、韭菜和芹菜,也一律需要防虫。烧荒施肥与除虫的古法不再,现在防止空气污染,每到收获季节,对焚烧秸秆严防死守。路上张挂标语,村口是戴着红袖章的人在把守,要求把火种留下。治虫全靠农药——下种时用药,生长过程中也不断用药。不用药,种子都不出苗。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那边禾青未收割,这里有些被遗漏。谷捆遗落在那里,此处也有谷穗撒,拾穗寡妇她得利。
甘草居:从《诗经》到《圣经》,农妇及老弱拾取遗留的麦穗稻穗天经地义。目前性质变了,几乎是城乡妇女结伴而来,欢快进行着类似挖野菜一样的游戏和游乐。
《小雅·甫田》:“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周王庄稼堆场上,如同屋顶与桥梁。周王粮囤连成片,如同山脊与高冈。需要千仓把粮藏,需要万箱来载装。黍稷稻粱都丰收,农夫个个喜洋洋。报祭神灵求福康,周王万岁永无疆。
甘草居:哎呀!这天然浑成的浪漫主义的诗句,颇有几分像当年大跃进的民歌——“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却也是刻下豫北农村秋收与仓储的纪实。
还有《豳风·七月》,《小雅·楚茨》《小雅·信南山》和《小雅·大田》,《周颂·载芟》《周颂·良耜》……同一片田野和土地,农村农民农业,延续和更新着《诗经》的故事。
2024年10月12日于甘草居
来源:文汇报
作者:何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