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涨杀跌、担忧家庭债务 新财富人群的财富观发生了这些变化

姜鑫2024-10-24 17:20

记者 姜鑫 面对市场波动,你追涨杀跌吗?其实,这是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的真实写照。

2024年10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与金融服务机构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联合发布了第八年度的《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下称《指数》)。

新富人群是指年收入在12.5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可投资资产在700万元以下的人群。《指数》在对新财富人群投资行为进行调研时发现,63.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获得浮盈后加仓,43.6%会在亏损时“割肉”离场。

同时,《指数》还发现,在公募基金投资上,高达71.5%的受访者持仓时间在一年之内,39.5%的受访者持仓时间不超过6个月,所有样本的平均持仓时间仅为1.14年。

《指数》认为,基金持仓时间不足一年的短期投资者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认知和他们实际的金融素养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调研中,高达70.1%的短期投资者对自己的理财能力表示满意,这一数据在持仓时间超过一年的长期投资者中仅为58.6%。短期投资者最满意自己的市场分析能力,而长期投资者最满意的则是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然而,短期投资者“金融素养三问”(关于通货膨胀、复利和多元投资基本概念)全答对的比例仅为15.5%,显著低于长期投资者的43.1%。

统计调研结果时,《指数》发现,2024年,中国新富人群的财富健康指数从上一年的70.78分小幅下降至70.51分,财富信心、财务规划和资产管理等次指数分别下降0.46分、3.36分和1.22分。值得注意的是,新财富人群的投资参与水平有一定提升:从上一年的78.95分上升至79.72分,主要体现在受访者对各类金融服务的使用更趋于多元、对投顾服务的认知和态度也持续改善。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指数》还发现,新富人群对家庭债务问题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在月收入1.5万元—3万元和3万元以上的中高收入群体中尤其明显。其中,22.4%的高收入新富人群将负债作为评估当前财务状况时的首要关注点之一,较去年上升8.6个百分点,创调研以来的新高。

债务问题也因此对新富人群的财富信心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持有债务的新富人群中,仅有34.9%的受访者对于自己当前的财务状况非常满意,低于无债务人群的42.6%。面对这些挑战,新富人群在长期财务规划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指数》显示,拥有财务规划的新富人群比例已连续三年下降,今年仅为58.7%,较去年大幅下降6.1个百分点。

《指数》调研发现,新富人群在债务管理方面的规划尤其薄弱。55.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持有债务,但只有19.2%的受访者认为财务规划中应当包含债务。这远低于对风险考量(46.5%)、可投资资产(41.2%)等其他财务规划要素的认知度。

《指数》认为,对财务规划的理解不足可能是主要原因。财务规划应当是一项需要根据自身和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更新的长期工作,但仍有超过三成受访者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不做财务规划,为各项原因之首。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规划和储备也是调研的重点。

在调研中,《指数》发现,今年,新富人群在养老规划方面表现更为积极,拥有养老规划的受访者比例较去年上涨了6.4个百分点,达到47.4%。4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养老规划的比例最高,为58.3%。

调研显示,拥有养老规划的人群对未来的设想更加清晰,养老准备的执行力更强,例如,有养老规划的人群中有87.6%会为自己的各项财务目标分别准备所需资金(例如开设独立账户),而这一比例在没有养老规划的人群中仅为27.9%。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富人群对于养老财务目标的认识仍有待提升和细化,否则可能会在长期造成财务准备不足的隐患。在历年的调研中,受访者为自己设定的实现养老目标所需时间已连续五年缩短,今年平均为8.99年,远低于行业普遍认知。这一趋势在距离退休年限最长的18—24岁人群中最为明显,从去年的12.77年锐减到今年的7.98年。在与养老规划相关的各项投顾服务中,新富人群需求最高的内容也是“帮助自己评估退休后所需的养老资金”,彰显了新富人群在理解养老所需的财务准备、树立符合现实情况的认知方面需要专业指导和帮助。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动能和结构正经历重要转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新富人群是拉动内需和消费的中坚力量,我们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新富人群恰恰就是中等收入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财富管理行为和财富健康水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从不同角度跟踪分析中国居民金融行为的变化,有助于为各方协同、不断助力居民金融素养和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