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交错的街巷、斑驳的石库门头……老城厢是上海地域文化风貌特色的典型,也是海派传统城市生活文化的聚集地。有一位摄影师,十数年专注用镜头记录上海老城厢变迁,长期致力于大画幅黑白胶片摄影及暗房制作。10月10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揭幕的“上海老城厢——曹建国大画幅摄影展”,首次较为完整地呈现他的创作成果。
展览通过五个版块共70余幅大幅摄影照片,既还原了老城厢的市井风貌,亦向观众展现原住民的生活。每一件作品都以尊重历史为基础,纪实和艺术表现并举,形成独特的摄影语言,其中最大一幅照片为2.4米*3米。
上海元代设县,明代筑城,城墙以内谓之“城”,墙外人稠之处谓之“厢”。1843年上海开埠后,现代文明与江南水乡产生碰撞,此地填浜筑路,路网几经变化,形成了今天被上海人称为“老城厢”的地方。2022年,历经30年的上海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宣布全面完成。
自2004年起,18年间,曹建国扛着若大的8×10英寸大画幅胶片照相机,几乎将上海老城厢中所有的街巷、弄堂都转了个遍,拍摄了数千张大画幅底片。“老城厢伴随着几代上海人的生活,尽管它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但也留下了不少珍贵回忆。”拍摄的过程中,曹建国查阅了大量史料,比对不同时期的上海县城地图,实地观察片区特征,逐渐摸索出规律,规划出“地标扫描”式的拍摄方案,逐块、逐街、逐弄对老城厢街区风貌进行观察,以选择合适的点位。在展览中可以看到,他以河南南路、复兴东路为纵横轴构成四个象限,作为其拍摄地理空间上的规划。展陈以这四个象限为分列版块对作品进行呈现,每幅作品均标注有明确的地理坐标和时间。
“我们家三代人都出生在老城厢里。”“这里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第一次举杯,头一回恋爱,都在此”……展览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看着照片中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大家感叹:“我在上海”,老城厢“也在”。
在拍摄时,曹建国同步记录着住在这里的居民故事。不少家庭的喜怒哀乐被他认真收录到一条条的录音和笔记之中,成为弥足珍贵的口述史资料。在展览中,观众能看到记录口述故事相关的手稿、视频与拍摄花絮。
作者:李婷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