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馥李/文 从车窗向外望去,陇原上的盘山路,就像缠绕在一座座塬上的铁箍,车子大概像一只甲壳虫,一圈又一圈地绕上去。
定西市政府副秘书长、挂职干部李春兴指着路边的碗口粗的小树说:在这里种活一棵树很不容易,费人工、费钱,树坑得挖得很大,浇水得浇透,可金贵了。
这是甘肃陇中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一个茆接着一座塬,一条沟连着一条壑。我们一行要去的定西鲁家沟镇小岔村,就在一处高高的塬上,时值9月,连片的马铃薯漫山遍野,绿意布满了整个山间。
这里是安定区万亩马铃薯,这个项目是2024年青岛和定西的东西部协作项目。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青岛和定西确定了协作关系,在统一谋划之下,两个城市在定西实施了这一马铃薯高产示范项目。
示范什么呢?主要就是引水上山,让马铃薯的产量翻番。
鲁家沟镇小岔口、大岔和花岔3个村,幸运地被选定为示范项目承载地,落地建设了覆盖1.14万亩农田的“引水上山”工程。”
一年前的10月17日至18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来到甘肃,和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一起,谋划了一件鲁甘两省东西部协作的大事儿。
曾经,全国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甘肃,身处陇中的定西,又以苦瘠甲天下而闻名。在脱贫攻坚完成后的5年过渡期内,接续而来的东西部协作,由山东对甘肃几个地区实施帮扶,寄希望于实现这样一个目的:从输血,到造血。
定西市安定区坐落在一片山坳之间,近处的树林是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摘植的“青岛林”。 宋馥李/摄
定西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到500mm,区域内川地少,农田大多分布在茆塬之上,陇原人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能种的都是耐旱作物,马铃薯是最普遍的选择。
不过,如今水源就在山脚下。引洮工程二期已经通水,这个甘肃省迄今为止引水渠线最长、覆盖地区最广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将洮河水引入了陇中地区,惠及了定西大部分县区。干渴了几千年的陇中高原,从概念上已经告别了“缺水”,汩汩的洮河水流过了山下。
怎样才能引水上山,就成了解渴的最后一公里。当然,这一公里也是横亘在富裕日子前的最后一公里。
示范
2023年的深冬季节,沉寂已久的陇中高原被施工机械的轰鸣声打断,提灌工程动工了。
马铃薯高产示范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工程从山下的洮河引水干渠提水,通过泵站引水到两个高位水池,再分流到14个400平方米的蓄水池,然后对万余亩耕地进行灌溉。工程需要建成一级、二级提水泵站,埋设上水管和田间输水管,安装各类机电设备和管道闸阀。
工程不止是输水,还一并建成了高效节水灌溉的水肥一体化管网,将基本农田变成高标准农田,原有的小地块、窄地块,全部平整为大块田和机耕田。这样,通过引水上山和管网分流,涓涓水流盘上了山茆,润泽1.14万亩马铃薯农田的每一处。
鲁家沟镇的三个村落“一步登天”,山茆上的农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田,以往每亩地产马铃薯2000来斤,人们期待着,马铃薯的增产幅度如能超过引水上山的投入,这样便有利可图。
算下来,这笔投资每亩将近5000元。其示范意义在于,如果能吸引市场的资金来投资建设提水灌溉设施,将更多的旱地改造为水田,那渴盼了几千年的陇中高原,将会彻底改变发展方向。
9月27日,专家组对高产示范项目进行田间测产,工作人员经过现场机械化全田收割、量面积、称重、换算等环节后,最终得出了万亩马铃薯的亩产数据,平均亩产达8582.6斤。
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挂职干部韩波非常兴奋,示范田亩均用水约60立方米,加上电力成本,平均不到100元。今年的马铃薯产量翻了近两番,已经有几家农业集团来考察和洽谈了,如果成功,那些茆塬上的山坡地,就真的会变成致富的聚宝盆了。
成功的喜悦在挂职干部圈子里四处流溢。
带着东西部协作使命来到定西的,是来自山东省青岛市的18名挂职干部。定西的七个县区,由青岛市的七个区市对口协作。从2021年4月开始,青岛干部以两年为一期来定西挂职,如今已经是第二棒。
从第一棒开始,青岛协作定西就是以产业协作为主攻方向。青岛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城市,拥有最齐全的工业门类。而定西,至今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其主导产业仍是农业。
来自青岛的挂职干部,平均年龄不到40岁,均是年富力强、在各个岗位上挑大梁的干部。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的马晓晖,是这些挂职干部的组长,他担任定西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副秘书长。
在马晓晖的日常工作中,马铃薯是中心议题之一。定西的马铃薯产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名,产量达到500万吨。但定西的马铃薯薯种不是高产种薯,因此,定西正在加力培育适合山区种植的种薯。
9月的鲁家沟镇万亩马铃薯长势喜人。 宋馥李/摄
培育定西的马铃薯产业链,最大的难题还是引水上山。有了水,还需要小型的农业机械作为配套,且要适合山区梯田的作业需要。由挂职干部引进的青岛洪珠公司,正在研发一款适合于山区梯田作业的产品。
马铃薯的深加工是定西的短板。这也是青岛协作定西的最大的突破点,只有把马铃薯加工成各种食品,才能提高其附加值,帮助定西实现产业跃迁。
说起来,马铃薯制成的定西宽粉,今年随着天水麻辣烫火了一把,麻辣烫里的宽粉,就是来自定西,这让定西宽粉的销量,也经历了一波销售的高峰,让定西看到了马铃薯产业勃发的亮光。
今年,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2000万元建设宽粉加工集聚区,完成了整个产业链的规划建设。一个专事宽粉生产的定西宽粉城正在谋划中:定西不止销售马铃薯,也要将宽粉打造为定西的名片,走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去。
药乡
随着挂职干部来到定西的,还有一笔真金白银的投入。青岛市财政每年拨付一笔专项资金,用作东西部协作资金——总额4.5亿元。
通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挂职干部王昊告诉记者,这笔资金的60%以上规划用于产业发展,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
目前,资金的投入除了用于马铃薯产业链,另一个主要方向是中药材。
定西的第二大产业是中药材,这里的当归、党参、黄芪和金银花,是享誉全国的道地药材,定西今年刚刚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荣膺“千年药乡”的美誉。
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药材商都会争购定西的药材。因此,青岛和定西的产业协作,另一个重点就是扶持中药材产业。
在通渭,一个上规模的中药材产业园正在筑巢引凤,园区以轻资产的方式,招引中药材加工企业入驻。甘肃最大的金银花生产企业——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就在这里。
陇中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金银花中含有的绿原酸、木樨草苷含量,分别高出《国家药典》标准3倍、1.6倍。
金银花以鲜花入药,对收储和加工要求严苛。花朵采摘后须立即烘干,否则就会腐烂变质,因此,投建金银花生产企业,必须确保当天采摘、当天干燥,金银花企业光是烘干厂和烘干设备,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清凉沅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耀很庆幸得到了协作资金的扶持,用以购置生产设备。这两年,公司的种植规模和加工规模都在逐步扩大,产品也走向了全国市场。
目前,这家公司的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在通渭县建设了12个烘干厂,确保农户当天采摘的鲜花可以及时收储并烘干。而这些烘干厂的建设,也给金银花种植户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很多药农以土地入股分红,再到公司打工,一个公司+农户的药材产业链初现雏形。
金银花的用途非常广泛,清凉沅公司自主研发的滴眼液等产品,在自有的直播平台上销售火爆。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是通渭县的龙头企业,带动了5.2万户农民种植金银花,实现了稳定增收。
在渭源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干部崔卓然看来,引进东部企业来定西,“最典型”的例子是天成药业。
天成药业总部位于青岛城阳区,那里也是中药产业的集聚区。在东西部协作的交流合作中,天成药业被青岛的挂职干部招商引资到了定西。
这是一个飞速推进的项目,这个项目从2022年2月正式落地,5月开始建设,第一期是中药精制饮片项目,到2023年11月便已建成,并在当月拿到药品生产许可证并投产。
实际上,这个一期项目是个试水项目,天成药业并没有等到一期项目投产,当工程建设到一半时,就和渭源县签订了二期配方颗粒投资协议。
2024年的1月份,天成药业又签订了第三期合同,这是一个全新的中成药制药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投资重点放在中成药配方颗粒和口服类的药物。这个三期项目也是天成药业集团在甘肃最大的对外投资。
天成药业总经理王兴国说,追加第三期投资,首先是因为这里的药材好。按照一期投资时的设想,药材收储经过粗加工后,还需要运到青岛进行精加工,后来经过核算,把精加工放在渭源县更合适。
天成药业这三期项目总产值15亿元,利税为2亿元,可以带动2万户农户稳定增收,安置500人稳定就业。三期投资下来,天成药业一举成为渭源县的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
天成药业的引进,给了挂职干部以极大的信心。马晓晖认为,这家企业虽然是引荐而来,但企业在这里发现了商机,认可了定西的营商环境,愿意持续投资,这才是东西部协作的深远意义。
产业链
在定西,通渭县的纺织服装产业颇有积淀。从1980起,通渭就有了手工地毯、童鞋等小作坊,历经了50余年的发展,有大大小小纺织服装企业37家。
在东西部协作中,青岛市胶州市对口协作通渭县,胶州的时尚服饰行业优势显著,拥有企业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49家。
开展东西部协作,纺织服装产业被认为最能实现共赢。通渭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向兰州乃至全国各地输出劳动力。纺织服装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解决就业贡献很大。通渭县政府要想引入更多产业,就必须留住劳动力,让通渭人在家门口就业。
俊牧丰车间的女工正在抓紧赶制冬季服装。 宋馥李/摄
当记者和通渭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干部匡立林走进甘肃俊牧丰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眼前正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女工们正在赶制冬季的羽绒服、棉服等冬季服装。
俊牧丰总经理郑美滪从缝纫机工位上起身迎了上来,一开口就直呼困难。厂里缺工缺得厉害,她自己也得做工,她急切地询问县上能不能想办法帮着招更多的工人来。
投资5500万元建成的青岛胶州服装产业园,也是东西部协作的重点项目。这个园区旨在引入东部的纺织服装企业,包括纽扣、拉链等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完善通渭的服装产业链。对于入园的服装企业,园区的厂房设施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将按比例少交,并实施各种扶持措施。
俊牧丰公司2021年正式投产,有400余名员工。之前,这家企业远在宁波,是一家典型的服装加工厂,以贴牌加工的方式,和多家知名的服装品牌有合作。因为公司老板是通渭人,便被招商引资回到了通渭。
引回一家企业很不容易,定西的市县两级挂职干部常来这家公司调研,对企业缺工情况早有掌握。这家工厂的工人,多数是周边乡村的妇女,有相当一部分是陪读妈妈,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来工作。
如今看来,服装产业园的交通通勤还是个问题,虽然园区也有职工宿舍,但“妈妈们”往往要照顾孩子或老人,愿意住厂的并不多。这样,便捷的通勤条件就是招工的必要条件。匡立林上次来调研的时候,落实了一条通到厂区附近的公交车线路,如今公交车终于开通,但班次频率还有待加密,听到郑美滪的反映,他马上联系交通部门询问进展。
青岛市有雄厚的服装产业基础,通渭县政府由此对东西部协作非常期待。这个期待不止是引入企业,同等重要的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他们完成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贴牌加工向市场营销转变。
青岛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正好可以发挥作用。马晓晖联系的一家叫做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已与定西市相关方面合作,将定西的马铃薯和中药材企业链入其平台,寻求更合适的资源,把产业链做实做强。
如今,青岛来的第二批挂职干部已经挂职了400多天,离本轮挂职结束还有不到300天。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什么是定西所需的?什么是青岛所有的?这些问题每天都在他们的脑子里转好几圈。
2023年,有36家青岛企业来到定西,实际投资金额为10.16亿元。定西为青岛提供了5个适配的产业,由挂职干部牵头对接,寻找和定西的资源禀赋匹配的企业。
因此,挂职干部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开展线上对接会,对接完成后,视交流情况再介绍企业来考察和调研,不断促进两地的政府和企业多对接,引荐上下游企业和企业多碰撞,为青岛对口协作定西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
马晓晖说,新一轮的东西部协作,决不能是拉郎配,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创造条件让企业对接合作,让市场真正地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