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应科院落户河套合作区 港深跨境科研合作持续深化

郑晨烨2024-10-10 09:47

记者 郑晨烨 “河套合作区是香港与内地科创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借助大湾区的市场潜力,我们将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生态系统,促进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合作。应科院落户河套深圳园区,标志着香港与深圳创科界的进一步合作。”10月9日,在香港应用科技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揭幕活动上,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表示。

香港应用科技(下称“香港应科院”)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成立,致力于通过应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据香港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介绍,应科院的研发工作涵盖五个技术领域,包括先进电子组件及系统、人工智能及可信技术、通讯技术、创新思维,以及物联网感测与人工智能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六大重点范畴:智能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业化及智能制造、数码健康科技、专用集成电路、元宇宙。

深化港深跨境科研合作

作为香港最大的科研机构之一,香港应科院此次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其在内地拓展业务、深化港深科技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李惠光在活动现场表示,河套合作区为港深两地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机会,特别是在政策创新、人才流动以及科研项目落地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河套合作区不仅让我们得以更紧密地与内地合作伙伴开展科研项目,还为我们的科研人员在内地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例如香港科研人员在深圳工作时能够享受与香港相同的税收待遇,跨境数据的便利流动也让我们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合作更具优势。”李惠光说,“这些政策极大地增强了跨境科研合作的吸引力和效率。”

李惠光进一步提到,河套合作区的落地将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他表示,香港应科院在过去二十多年中积累的科技转化经验,能够帮助更多前沿技术在内地落地应用,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快速转化。

“我们希望通过河套合作区这个桥梁,把香港的科研成果、国际化资源与深圳的创新活力结合起来,推动尖端科技在大湾区的应用。”李惠光表示,河套合作区为应科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筹备到正式落地的转变,这也为未来更多的跨境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

作为香港与深圳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纽带,河套合作区的独特区位和政策优势,简化了企业和科研机构跨境发展的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香港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前来落户。

张曼莉亦在活动致辞中提到:“河套合作区是深港两地共同打造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大湾区科技合作的重要试验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将更加紧密地连接香港与深圳的创新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生态系统。”

“在这里,香港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可以与深圳的合作伙伴一起,探索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共同推动大湾区的创新生态发展。我们相信,应科院的落户将为深港两地的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为区域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张曼莉说。

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署长曾坚朋亦在活动现场表示,“将向所有落户在河套深圳园区的科研机构提供充足的支援和优质的服务,尤其是香港应科院这样跨境协作紧密、一机构两地布局的香港科创机构,让深港的人员、物资、资金、技术、资料等创新要素‘过河’更便利。”

探索前沿技术商业化路径

李惠光在活动中还分享了香港应科院在推动技术落地方面的最新进展。

他表示,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直接推动力。

“应科院在河套合作区内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特别是在5G、人工智能和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我们与内地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李惠光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惠光称,香港应科院在内地的技术转化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我们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研发,同时在车联网领域,我们与深圳企业合作,致力于提高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李惠光表示,这些合作项目不仅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落地,也为大湾区的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持。

“实际上,香港应科院的工作已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过去一年,我们在内地启动了多个技术转化项目,尤其是在能源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初步实现了一些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李惠光补充说,“我们希望通过应科院的技术经验,帮助更多内地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智能化转型”。

面对记者关于应科院如何与内地本土企业进行差异化合作的问题,李惠光解释称:“我们的优势在于能够为企业提供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完整支持链条。比如,在车联网项目中,我们重点解决的是车路协同的技术难题,而不是简单的自动驾驶。这让我们可以与内地的技术领先企业形成互补,构建一个更为安全的智能交通系统。”

展望未来,李惠光表示,应科院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在产学研一体化的框架下,围绕智慧城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更大规模的研发项目。

“我们希望河套合作区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更是一个孵化未来科技应用的基地。”李惠光说,“通过与内地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我们将继续探索前沿技术的商业化路径,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圳采访部记者
关注新能源、半导体、智能汽车等新产业领域,有线索欢迎联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