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不是生意,获取学历更不能靠买卖

张雪2024-10-09 08:36

“首付3万元,让您成为名人校友”“3个月助你完成美国硕士课程”“只要几万元,就能上岸××大学读博士”……据9月23日《法治日报》报道,一些中介机构利用一些海外高校“易录取、好毕业”“学制短”“价格低”的特点,开辟出一条看似“极具性价比”的留学新路径,从帮助“运作”申请、代写学生作业和论文,到学生回国后找工作时做背景提升,提供完整的“一站式”服务。

什么都不用做,交了钱就能在短期内轻松获得“正规”海外学历,真的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报道显示,这些“速成学历”项目大部分是一些中介机构精心设计的“捞金”陷阱。正是拿捏了一些人想要“走捷径”提升学历水平的心理,这些机构才故意在宣传时夸下海口提供“全包式服务”,让人们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得偿所愿。但实际上,这些中介“包办”的海外学历证书并不能通过国内的官方认证,也大多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最后往往是,机构“拒不退费”,一些人花费的精力和金钱都“打了水漂”。

买卖海外“速成学历”乱象背后,更多的是求职者学历提升需求的高涨。近年来,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越来越高,猎聘大数据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显示,从连续三届应届生新发职位的学历要求涨幅看,博士和硕士学位需求增长大幅提升,超过100%。除了招聘,高学历在升职加薪、积分落户等方面也更有优势。于是,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在职者开始“卷学历”。

提升学历、充实自身,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也值得鼓励。但这种提升和充实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学历做成“生意”,不仅不符合教育规律,还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触及法律红线。买卖海外“速成学历”,一方面可能扰乱留学秩序、破坏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影响就业市场秩序,破坏社会诚信。

一些中介机构从海外学历中嗅到“商机”,侧面提醒有关部门要加强海外学历认证审查力度,通过多项材料综合评判,保证“严进严出”,同时要加强认证院校质量把关,及时更新、公布院校名单,不给无良机构可乘之机。此外,要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畅通反馈和投诉渠道,让学历“生意”难以为继。

要根除学历买卖的乱象,除了有关部门的严查严打,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尽可能避免“惟学历”的用人观念,尽量通过综合考量选出更适合岗位需求的人;广大求职者和在职人员也要提高警惕,不要因为心存侥幸、想走捷径而掉入一些中介机构的陷阱,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钱或许可以买到一纸证书,但绝对换不来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掌握真才实学,相关的证书才有含金量,糊弄自己糊弄别人终究是歧路。

来源:中工网 作者:张雪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张雪】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