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理工大学正式揭牌成立,学生每周只上4天课

戈振伟2024-10-03 10:41

深圳又多了一所理工科大学。

9月29日,深圳理工大学(下称“深理工”)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一所公办普通本科学校,位于光明科学城,从2018年开始筹备,2024年5月30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不是建立时间的‘新’,而是发展模式的‘新’,发展内涵的‘新’。”深理工创校校长樊建平在成立大会上回首筹建大学的探索实践之路,就“新型”二字给出了深理工的答案。

比如“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办学新理念;“无理无工”学科交叉建专业的新学科;学院、和书院“三院一体”培养模式的新方法等。

“三院一体”培养模式即学院专注于教学、专注于科研、书院专注于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培养未来的优秀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创新企业家。

据樊建平介绍,深理工为培养学生专业爱好,支持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安排上,全员本科生每周4天上课,一天科研实践,开展学术轨、工程轨、创业轨三轨培养。

深理工聚焦“新工科”“新医科”,首批建设了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七大学科交叉专业学院。

目前,学校已经组建了细胞与基因技术及未来农业,并已逐步启动科技战略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筹备工作。

“我们希望建一所没有理学院、工学院的理工大学。”在樊建平看来,这一方面可以让深理工避免和已有理工科大学进行无谓的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在学科交叉领域走出一条新路,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培养一大批国家所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2022年,深圳提出重点发展“20+8”产业集群,即集成电路与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20个战略新兴产业和合成生物、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8个未来产业。深理工首批设立的7个学院便是与上述产业体系形成对接,日后可培育深圳亟需的产业人才。

人才的培育跟学校的师资息息相关,樊建平也在成立大会上提到,“大学之大,关键在于大师”。

筹建至今,深理工已集聚了一支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其中超7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拥有海内外院士14人、国家级人才88人,长聘教师中有91%已在海外获得终身教职。

2024年8月底,深理工已经迎来了首批生源——广东省录取物理类考生最高分664分,最低分624分,最低分超本科线182分。

随着深理工的揭牌成立,深圳的高校数量已达到17所。近年来,深圳正在“疯狂”建大学。作为国内人口接近2000万、GDP排名第三的城市,深圳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与其经济地位并不匹配,早年间甚至只有深圳大学一所高等院校。

进入21世纪,深圳通过自主创办、合作办学两种方式布局了大量高等教育机构。比如在2012年9月正式揭牌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这所大学以其新机制、新思维的创建理念在当时备受瞩目,对深圳特区乃至整个广东省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南科大及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成为深圳首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双一流”行列中最年轻的中国大学之一。

近10年,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驶入快车道,新建高校达9所之多,除了深理工,还有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等高校,交出了一张令人瞩目的“增量”成绩单。

不仅数量上有明显增加,深圳高校的高质量也有目共睹。市属高校6个学科进入ESI前1‰,44个学科进入ESI前1%。全市高校有各类科研平台超过690个,其中部级以上约60个,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9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78个,深圳大学还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圳本土高校“零的突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深圳高校学者达数百人。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启动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从全市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当中,遴选了一批一流学科培育学科,在资源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学科。力争在未来3-5年内,全市高校新增2-4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学科,3-5个学科进入第六轮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

此外,深圳还成立了西丽湖X9高校院所联盟,目前全市17所高校院所实现174门课程互选、近6000台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共用。

不过,深圳的高等教育强在理工科教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则相对滞后。目前虽然有深圳音乐学院等高校在筹建,但整体规划上仍然缺乏对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视,这显然与深圳“全球标杆城市”的定位存在差距。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戈振伟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戈振伟】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