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进 2024年5月底,作为养老行业“生力军”的通用技术集团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下称“通用康养”)在北京新落地一家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养老机构。截至目前,通用康养已在全国运营了60家各类养老机构及医养结合项目。
通用康养新开业的养老机构属于多业态融合的综合体,除了为老人提供机构护理服务,还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社区餐厅、老年学堂、集中托养和居家上门等养老服务。
2021年11月,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以20亿元的注册资金成立通用康养,目前在全国16个省市运营60家各类养老机构及医养结合项目,养老床位7000余张。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养老机构是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通过收并购手段接收的医疗公司原有医养结合项目,另一部分则是通过集团自身改造闲置资产或以公建民营模式形成的。
不仅如此,自成立后,通用康养陆续在全国十余个省份承接了56家国家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和疗养机构资产,以用于转型发展普惠养老,目前储备养老床位近万张。
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对表示:“集团和公司正在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稳妥、扎实地推进培训、疗养机构的改革落地。根据项目自身禀赋,向机构养老、旅居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个方向转型。预计在2025年达到一定规模,目前部分项目已经改造成养老机构并投入使用,大部分项目正在转型改造过程中。今明两年,承接的培训、疗养机构将迎来快速落地。”
通用康养的快速扩张也是近三年养老国家队发展的一个缩影。2021—2022年,央企与北上深等地的地方政府密集组建了康养公司,注册资金从几亿元至几十亿元不等。如今,历经两年多的筹备和改造,全国各地康养公司旗下新建设或改造的养老机构开始密集进入养老市场。
推动养老国家队密集入场的重要政策动向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至国家战略。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首次在党的全会中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也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多家国央企康养业务负责人在采访时提到,康养公司会在养老机构以及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整体战略布局,满足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多种养老需求。其中,养老机构定位多为普惠型及医养结合型。
中交上航局医养公司运营的上海宝山区月浦恬逸养老院院长邢瑞鑫表示,目前老年人群在入住养老院等方面的需求尚未完全激发出来,但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为此,国央企需要提前进行战略布局和规划,满足老年人潜在的养老服务需求。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康养分会副主任郑志刚表示,2012年以后,多地不对外经营的疗养院、培训中心等被陆续关停。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政府以及国央企密集组建康养公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造这些政府闲置的资产并用于建设对外经营的康养机构,这些资产通常会无偿划转给康养公司。同时,养老行业属于公共服务行业,将闲置资产改造成养老机构也符合国企的改革定位。近几年,可以明显看到国央企开办的养老机构数量在迅速增加。
在实地调研中郑志刚发现,地方政府因担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基本会将这些闲置资产交给国央企(即康养公司)运营而不是民营企业。
随着养老国家队的密集入场,国有康养公司的竞争特色、养老行业本就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将受到的冲击也逐渐清晰。
盘活闲置资产
自2013年中国养老行业迎来发展元年后,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助推养老服务发展在政策层面被不断加码。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
2016年10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提出,整合改造的主要领域包括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培训中心、疗养院及其他具有教育培训或疗养休养功能的各类机构。
当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此文件时也提出,上述这些领域可用于养老服务发展的闲置社会资源较多,基础条件较好,整合改造成本相对较低,适于开展养老服务。
郑志刚表示,2020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至国家战略。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盘活闲置资产的双重背景下,大量地方政府在2021年和2022年密集成立地方康养公司,部分国央企也开始涉足养老机构的发展。
地方政府闲置资产通常会以两种方式交给国有康养公司——一是无偿划转给康养公司,由康养公司做装修改造并形成各类康养设施(包括养老机构、旅居养老设施等);二是地方政府装修改造完成,再以公建民营的形式交给康养公司运营。
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的培训、疗养机构改革方式包括撤销、整合、保留、脱钩、转型等,划转给相关中央企业的资产,都是国家经过初步评估后适合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服务的项目。这些培训、疗养机构是宝贵资源,原有功能是疗休养业务,通过适老化改造,盘活存量设施,面向广大老年人群提供服务,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一举多得的办法。
得益于闲置资产划转,多地康养国企在建设养老机构时避免了前期的重资产模式,更多只需对现有设施进行装修改造即可投入运营。
邢瑞鑫表示,养老行业是一个前期投入高、利润率较低、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行业,采用轻资产运营的模式能显著降低前期资金投入风险,投入产出比更具优势。以公司的上海宝山区月浦恬逸养老院为例,即使是公建民营形式,前期改造装修成本都在千万级。因此多数养老机构也更愿意发展轻资产运营模式。
近两年,随着各地康养公司不断推进闲置资产的改革,一些细节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9月5日,在第七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上,深圳幸福健康集团副总经理倪赤丹提到,国企康养平台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康养集团定位与物业供给不协调,造成产业布局方向不清晰,公司更多是机遇性布局,缺乏整理布局的合理性和依据。
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表示,培训、疗养机构的资产都是无偿划转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找寻物业成本问题,但相关设施装修改造成本也会很高。康养公司通常还需要承担培训、疗养机构的债务或人员安置等改革成本。在康养公司发展初期,集团层面给予了很大支持,考核政策导向上予以倾斜,明确了发展养老业务不仅要讲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让更多广大老年人群都能享受到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下一步,通用康养仍会投入大量资金逐步推进培训疗养机构转变为养老服务设施,并且今明两年是重点,改革工作将取得实效。
更丰富的服务、规模化的布局
郑志刚的调研显示,企业的融资能力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扩张步伐。他表示,受宏观经济影响,不同养老企业的发展速度出现了一定分化,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往往更能抓住市场机遇,实现更广泛的布局。“例如此前我在某地接触到一家公建民营项目,因该项目前期需要投入千万级资金做装修改造,几家企业受限于资金难题只能选择退出。”
倪赤丹也在2024年9月4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上提到,国企康养平台具备资源整合的优势,尤其是对产业链资源的整合能力比较强。因此当国企康养平台明确产业布局方向后,布局速度比较快,能快速建立起自身的产业基础优势。
在通用康养新成立的风华北京南苑长者公寓,医养结合成为特色之一。养老院内,老人可以获得基础医疗、老年康复、认知训练等服务,机构内也配备了多位医生、护士。
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介绍,通用技术集团此前参与了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当时集团层面共接收了403家医疗机构,其中部分医疗机构本身就涉及养老护理服务,已有了成熟业务模式。因此当通用康养成立后,依靠集团层面的医疗背景,医养结合成为通用康养发展养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通用康养,采访中,其他国企养老院负责人也不约而同地提到其所运营的养老机构的一大特色是医养结合。
一直以来,具备医养结合功能是吸引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重要因素,政策层面也一直在推动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
5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就在发布会上提及,对于每个老年人来讲,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一个都不能少。医养结合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广大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有效举措。
孙派表示,入住机构的绝大部分老年人对护理和医疗有较高的需求。此外,不同年龄群体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动机存在差异,护理型养老机构更能吸引失能老年人入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也开始注重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
目前养老市场,绝大部分养老机构只提供护理而并不提供医疗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对数为8.7万对,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为7800多家。相比之下,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0.4万,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
一位民营连锁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普惠型的定位意味着养老机构处于微利状态,如果想在养老机构内建设卫生室,意味着至少需要雇佣两名医生,但机构内老人的看病量很难覆盖医生的成本。
除了打造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多家国有康养企业也在官网中提及公司还在广泛布局健康养老产业。
以通用康养为例,除了机构养老业务,通用康养另外两大业务是居家养老服务以及旅居养老服务。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60后、70后老年人群消费观念改变和经济实力提升,除了多业态的养老院需求,他们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因此,通用康养也正在探索布局银发经济上下游产业链,例如康复辅助器具的制造、护理人才的培训、老年大学的开设等,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国资央企在进军银发经济方面,更具备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的优势。”
与一般养老院相比,通用康养新开业的养老机构属于多业态融合的综合体,除了为老人提供机构护理服务,还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社区餐厅、老年学堂、集中托养、居家上门等养老服务。
冲击现有市场格局
随着康养国企的密集入场,民营养老机构最先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
目前,养老机构运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民间资本通过租赁或自建形式开办的养老院、以公建民营形式承接养老院、政府独立建设并运营的养老院。并且,不同于餐饮企业或者酒店行业,大多数中低端养老院的日常运营十分依赖于政府补贴。
上述民营连锁养老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短期内,本来就面临提升入住率困境的养老机构可能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会担心公司在获取公建民营养老项目上可能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剔除尚未收住老年人的机构后,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为45%。
倪赤丹在第七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上提到,国有康养企业的优势是更容易获得政府补贴、土地和税收的支持。同时国有康养企业拥有良好的信用背书,在百姓心中具有天然的信任感,能为康养业务发展提供很好的品牌和认知助力。
郑志刚称,许多民营企业因没办法拿到低成本的物业设施,因此会羡慕国有康养企业在获取物业设施方面的优势。国有康养企业在宣传养老机构时也会突出自己的国有企业属性,这往往会为养老机构带来更多信任。
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表示,国有康养企业的一大优势是资金实力,因此为了满足未来潜在的需求,即使短期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面临回报周期较长的问题,企业依旧能坚定地去推动养老机构建设。未来两年,通用康养也将重点推进56家培训、疗养机构的改革落地,实现全国性战略布局。
相比于国有康养企业的快速扩张,近三月,三家民营连锁型养老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受限于现金流压力以及盈利难题,近两年养老机构的扩张步伐出现了一定程度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8月,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控股同比增长6.0%,民间投资则同比下降0.2%。
与此同时,在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看来,国央企快速布局养老机构并不是与民企抢市场蛋糕,而是希望与民营企业共同努力把市场蛋糕做大,最终形成差异化发展。“短期内,养老行业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公司层面也一直强调抱团取暖,我们希望与民营企业共同挖掘老年人市场需求,扩大养老行业的有效供给,国央企也将更多挑起普惠养老的大梁。”
国投健康养老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幸福家养老院院长孙派表示,近年来我国养老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央国企、民营、险资、外资、地产都在这个市场里蓬勃发展。纵观养老行业,尽管很多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但有限的支付能力抑制了他们的养老需求,很多老年人面临的困难就是支付能力与服务需求之间不平衡。一些公办类的、普惠类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一些地区的中大型、高端养老机构供应有余,中端市场供应不足,造成了这些地区入住需求旺盛,整体养老床位却存在空置的现象。
以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幸福家养老院为例,孙派介绍,作为西城区规模最大的公办养老机构,红莲幸福家养老院坚持亲民普惠的价格定位,消费水平低于西城区养老机构平均价位,入住的长者约三分之二为失能失智长者,高龄失能失智占比超过80%。
为了做大市场蛋糕,上述民营连锁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在养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社会认知和文化观念依旧显著影响着老人是否入住养老机构,但养老院往往能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护理服务。因此,未来还需要各类型养老机构去改变社会对养老机构的刻板印象,将老人潜在需求变为实际入住。
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建议,国有康养企业未来需要凭借资金、资源等优势,对接国际资源,将更多养老行业的国际标准引入国内,提升国内各类养老服务产品的标准,进而带动养老产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未来,作为行业“生力军”,国有康养企业也将更多扮演行业引领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