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先生是一位顶级战略科学家,他为推动我国科技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帮助中国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殚精竭虑、不避艰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李政道先生就多次在我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历史时刻,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重要的方向性建议,这些建议大部分被采纳,使我国少走了很多弯路。
初次见面:
先生与我畅谈中国未来
我和李政道先生的初次见面,是2000年在日内瓦世界实验室的会议上。那天他坐在台下,看到我作为中国青年科学家受邀在这么重要的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非常高兴,一直在看着我微笑,这让我感到很温暖。我做完报告、回答完问题后,李先生站起来亲切地和我握手,那天他和我聊了很久,话题都围绕一件事,那就是“中国的未来”。聊到最后,他非常有信心地对我说:“我相信中国将来一定会成为数一数二的世界强国。”
这是我第一次和李先生见面,印象非常深刻。虽然他常年生活在国外,但对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事业十分关注。1972年,李政道先生偕夫人秦惠䇹女士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抵达的第一站是上海。他在调研了上海的高校后,深感祖国的基础科学还非常薄弱,于是向中央写信,建议要大力加强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从那时开始到2010年,李先生在38年里,一共回国49次,最长14周,最短1周。李先生运用他的远见卓识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家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们在发展进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1998年1月,他用自己的私人积蓄在4所高校设立“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到2013年,该基金的设立高校扩展到了6所,培养了“䇹政学者”4496人,其中女性学者占比55%左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真的非常关心中国的未来。
亲力亲为:
指导建立中美科技合作机制
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可说是李先生最为重视的事业之一,也是中美两国间自改革开放后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合作项目。他自己长期亲历力亲为,推动两国科技的友好交流。1979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访美期间,经由李政道先生多方推动,中美两国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在高能物理领域进行合作的执行协议》,后来上升为中美科技合作机制,到2017年一直持续合作了38年。
这件事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高科技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不仅仅是中美两国在某一学术领域内的简单合作,而是一个破冰之举,它带动了中美两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合作与交流。在当前这个阶段,我们再回顾李先生亲自推动的中美科技合作,它对两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李先生始终在为中国科研融入世界穿针引线、呕心沥血。从2003年到2006年,我担任中美高能物理会谈的中方代表团团长,并在李先生的直接指导下工作,我们一起解决了中美科技合作中一些难题,也使我有机会与先生朝夕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李先生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他的视野、为人处世、思想方法,特别是他注重细节的工作作风,对我后续的成长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也被先生视为他的“忘年至交”。
激励后学:
托付旧居及300多箱藏品
李政道先生与上海交通大学多年友好交往,缔结了跨世纪的情缘。2006年,我就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进一步加深了李先生对于交大的认识和感情。2009年,李先生受邀访问上海交通大学,做客学校励志讲坛,以“以天之语,解物之道”为主题做科学报告,并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对交大物理系的未来发展提出明确的建议。2010年,李先生再次专程来到交大,他几次约我到离交大徐汇校区不远的他家去“秉烛深夜谈”,后决定把自己珍藏的各类文献手稿、诺贝尔奖章、科艺作品等300多箱藏品托付给交大,以激励后学。2011年,我又专程去哥伦比亚大学,说服李先生同意我们使用他的名字命名“李政道图书馆”,在交大永久展示包括李先生诺贝尔奖章在内的90115件珍贵的藏品。目前,“李政道图书馆”已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李先生还特别重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2012年他专门捐款设立了永久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以“科艺融合”的理念,助力交大的交叉学科建设和新型人才培养,并吸引了海内外大量科艺爱好者参与。
上海宛平路47号,曾是李先生及其夫人秦惠 女士的故居。在我们“秉烛夜谈”后,他决定把这栋小楼也托付给交大,在这栋小楼里,如今依旧会不定期举行“CUSPEA之家”论坛,国内外的科学家们汇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讨科技发展最前沿问题。CUSPEA(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由李政道亲自设立并推动,这一项目连续10年为我国和世界培养了近915千名高层次物理学人才,也成为中美大学合作交流的重要突破。
探索奥秘:
建立中国的“玻尔研究所”
早年在和李政道先生交流时,他多次称赞丹麦的玻尔研究所,也在很多场合中提到,中国应该有一个对标玻尔研究所的研究机构。丹麦是一个小国,但它在100多年前就建立了聚焦自然世界根本性规律的玻尔研究所,并创立了描述微观世界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引领了世界科技革命,产生了二三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使玻尔研究所成为科学史上的一个传奇。2014年底,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落成时,李先生在和我的交流中多次提到,中国也应该有一个像玻尔研究所这样的研究机构,以汇聚一批世界级物理大师、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的青年科学家,聚焦根本性科学规律,解开目前仍不可理解的那些宇宙奥秘,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根本性贡献。据此,李先生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建议。
李先生的建议受到高度重视并予以落实。2016年11月,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的共同支持下,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大正式成立,旨在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推动中国基础研究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李政道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也是李先生亲自确定的,主要研究宇宙中的极大与极小现象之间的联系,希望能聚焦最基本的科学问题,在对支配宇宙的最基本规律的探索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胸怀世界:
用基础研究为人类做作更多贡献
自2016年到2021年的第一个五年建设期,李政道研究所在首任所长、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的领导下,形成了天文与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三大研究方向,组建了各研究方向的科研队伍。2021年底,我再次受李先生的托付,担任李政道研究所第二任所长,继续推动研究所的建设。我与同事们已完成《李政道研究所2035发展愿景规划》,希望聚焦极端宇宙条件下物质起源与演化这个根本性科学问题,用三个五年的时间,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的优势,汇聚世界一流人才,形成基础研究的“上海学派”,到2035年建成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基础科学研究所。
如今,李政道研究所汇集了100余名国内外的科学家,其中有40%来自世界五大洲16个国家,正不断产出重要的创新成果。我们建设了实验室天体物理实验平台、拓扑材料研究实验平台、大规模科学计算平台三个研究平台,并在利用我国极端的自然条件,同时启动三个前进观测基地的布局,包括位于四川锦屏2400米深地的PandaX暗物质和中微子探测装置二期建设、青海冷湖4200米海拔的JUST光谱望远镜一期建设、海南3500米深海的TRIDENT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一期建设,众多顶尖科学家汇聚在这里,在李政道研究所搭建的平台上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
自李政道研究所2014年成立到现在,李先生每年都会给我和我的同事们写信,描绘他心目中李所的理想图景。这个研究所承载着李政道先生多年的梦想,那就是“中国科学家应该为人类作更多的贡献”。
如今,带着李先生的谆谆嘱托,我们也将继续怀揣这个梦想,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
文:张杰
图:图虫创意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