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钰 9月21日,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与北京银行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上,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表示,文化的创新与未来,是新业态、新场景,也是新质生产力。文化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金融创新点燃了“新动能”。霍学文在论坛上主要分享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技术层面看,文化产业拓展新质生产力“新空间”。近年来,文化产业成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应用的“试验场”,“产学研用”在文化场景中实现深度融合和价值闭环。未来,文化服务需求的升级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增长,将持续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潜力释放。
第二,从产业层面看,新质生产力开辟文化繁荣“新路径”。数字出版、可穿戴设备等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文化新业态,成为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最为活跃的领域。最近,《黑神话·悟空》在全球出版界再次印证了新质生产力的魅力和影响力,这也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从金融层面看,文化与新质生产力融合指引文化金融“新方向”。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支撑。文化金融服务文化新质生产力,既是优化客群,也是培育高质量客户群体的内生需要,金融机构离不开客户,离不开客群,客群在哪儿,金融服务就在哪儿。因此,文化优质客群也将为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价值创造空间。
霍学文表示,北京银行是国内最早实现文化产业系统化服务的金融机构之一,目前已经打造了“文化领军贷”“剧影e贷”“文旅e贷”等多款文化金融服务专属产品,北京地区文化金融市场份额位居前列。文化金融是北京银行鲜明的特色品牌,将“做金融圈的文化人、文化圈的金融人”。
面向未来,霍学文称,未来北京银行文化金融将提质升级,一是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针对性、成长性、陪伴式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二是以投行思维提升金融匹配度,比如推动股债联动等服务和产品创新;三是以“生态聚合”打造文化“朋友圈”,广交文化合伙人,以文化场景串联北京银行儿童金融、成长金融、创业金融、家庭金融、财富金融、养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