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月芹 8月23日,“洗衣液第一股”蓝月亮集团(06993.HK,下称“蓝月亮”)交出了一份收入增幅大,净利润亏损幅度更大的中期业绩。
上半年,蓝月亮实现营收31.31亿港元,同比增长41%,这是蓝月亮上市四年来最大的半年度营收增幅,但同时,其净利润亏损6.64亿港元,同比下降了296%。
2023年业绩发布时,蓝月亮曾因净利润下滑47%,被投资人评为“历史最差业绩”。半年过去,2024年的这份中期业绩再次刷新了蓝月亮的“历史最差”纪录。
上半年,蓝月亮的行政开支、税收支出、雇员成本等都没有明显增加,“销售成本”(即与产品生产和销售直接相关的成本)增幅也低于营收增幅。
“蓝月亮怎么了?”投资人在股吧里问。
从财报数据看,期内蓝月亮大幅亏损的主因是“销售及分销开支”暴涨了108%。销售及分销开支通常包括广告、促销、分销渠道的维护和管理等费用。可供对比的是,2020年—2023年同期,这一增幅分别为-21%、12%、25%和-8%。
2024年上半年,蓝月亮的“销售及分销开支”比销售成本多了9亿港元,这不是蓝月亮一贯的营销和经营风格。
财报解释,上半年大幅亏损原因主要在于,推广新产品、拓展新电商渠道及品牌建设业务,导致销售及分销开支大幅增长。
这里的“新电商渠道”,指的是不同于淘宝等传统货架电商的短视频直播电商。无怪乎看到2024年中期业绩后,有投资人形容蓝月亮:“又是一家给抖音打工的公司。”
一方面,蓝月亮在产品策略上没有明显调整。做洗衣液发家的蓝月亮,一直专注地做洗衣液这一品类。上半年,包含洗衣液在内的衣服清洁护理业务贡献了27.7亿港元收入,占总收入88.4%;其次是个人清洁护理、家居清洁护理,期内收入均不足2亿元。
另一方面,砸钱发力直播电商渠道,是蓝月亮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破局办法。上半年,蓝月亮靠电商卖了22.7亿港元,贡献收入占比达到73%,去年同期,这一比重还在65%。来自线下分销商、直接销售给大客户的份额随之进一步减少。
蓝月亮管理层在财报中介绍,上半年,公司战略性地调整了在电商平台上的产品投放和销售模式,“‘6·18’期间在京东、抖音等平台的排名名列前茅”,并“紧贴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利用直播吸引消费者”。
蓝月亮看到了头部主播的带货能力。上半年,其与抖音超头主播“广东夫妇”进行了一场洗衣液专场直播,当场直播送出5000台苹果手机。这场直播打破了抖音平台家清单场直播的GMV纪录,销售额在7500万元至1.2亿元。此外,蓝月亮还和东方甄选、小杨哥等头部达人合作直播卖货。
凭借巨大流量,头部主播通常能和品牌方谈判,把价格“打”下来。在前述“6·18”蓝月亮洗衣液专场直播间,“广东夫妇”透露,与蓝月亮方谈价格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月,“一次性不给到‘破价’(市场最低价)的,我不播”。
舍得花钱营销,是蓝月亮曾走过且成功了的路径。早在2009年初,蓝月亮就斥资2亿元签约奥运冠军郭晶晶代言,迅速抢占市场高地。在大众还普遍使用洗衣粉与香皂时,蓝月亮打响了国内洗衣液市场的第一枪。
蓝月亮的创立和上市路上,离不开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支持。2008年,张磊找到蓝月亮创始人罗秋平,建议他从洗手液切入洗衣液赛道。2010年,高瓴资本以4500万美元独家支持了蓝月亮的A轮融资。
在张磊的《价值》一书中,蓝月亮被描述为新兴市场中本土品牌战胜跨国公司品牌的经典案例,被多次提及。张磊提到,高瓴资本在投资蓝月亮时,要求其短期内亏损,以低价策略培养市场,最终实现市场扩张和品牌领导地位。
不过,在蓝月亮逐渐培育客户消费习惯的同时,国内外的日化企业也在加码洗衣液市场。这个技术壁垒和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迅速进入红海,后来者有立白、威莱集团旗下的威露士、纳爱斯集团旗下的超能、联合利华旗下的奥妙、宝洁旗下的汰渍等国内外品牌。
近10年来,洗护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头部企业纷纷通过线上渠道掀起价格战,试图以价换量;同时,新的变量也在发生,更浓缩、更轻便的洗衣凝珠等新产品出现,进一步瓜分着洗衣液的市场。这对倚重洗衣液单一产品的蓝月亮带来了较大冲击。
在此背景下,蓝月亮大手笔加码直播电商,2024年上半年花了10.95亿港元做推广、2亿港元打广告,这两项开支同比增长了311%、133%,是期内增幅最大的两项支出。
这换来的却是半年度净利润亏损6.6亿港元的结果。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曾给“广东夫妇”算了一笔账:在直播间每2分钟就抽5部iPhone手机,还得货补,每小时投流就上百万计,如果毛利率按18%算,投流占到12%,货补(货物补贴)、福袋占了10%,这么算起来,不但没赚钱,还亏了3%。
直播烧钱,但是,不拥抱直播,“蓝月亮”们又有什么突围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