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透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破除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营造公开透明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
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为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适应不同的实施背景,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往往具有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财政拨款、个人投资、企业投资。其中,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方式。
“民营企业作为项目投资方、施工方等市场主体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为直接投资;民营企业通过投资金融产品如企业债券、政府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式参与建设,为间接投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资金是我国各类重大项目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作为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而民间投资的积极参与可以成为重要补充。
除缓解财政压力,民营企业对重大项目的投资还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发挥财政政策乘数效应。“乘数效应的关键在于‘四两拨千斤’,即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等协同发力,对民间资本形成撬动作用,有力指引其参与各类重大项目建设。当前,国内重大项目建设聚焦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等领域,民营企业大有可为。”中国宏观经济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盛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今年1月2日至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福建省晋江市组织召开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积极信号。
地方层面亦举措频频。以江西为例,据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1月份,江西省发展改革委通过江西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开推介第二批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清单,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主体参与各地重大项目建设。
在顶层设计部署和多方共同努力下,民营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建设正不断取得新突破。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渠道正越来越畅通,但民营企业以市场主体身份直接投资相关项目,仍面临准入不畅、难以盈利、信任缺失等问题。
如何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参与各类重大项目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关制度体系的建设立足于为民营企业开放更宽的项目渠道,通过完善配套措施,为民营企业在重大项目中运营更顺、盈利更多创造条件,给民间资本更多信任与信心。
“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的完善过程中,相关法律规范的构建也是重要一环。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外有效投资,不能单纯靠政策,还要靠法律。不断完善的涉企法律体系,是民营企业参与各类投资的有力保障,因此,尚在制定中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值得期待。”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武长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