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击“沉默”为核心主题的影片《默杀》,并未在公众视野中“沉默”。自上映以来,该片因涉及校园暴力、家暴、亲子关系等多元社会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相关话题如#默杀校园霸凌#、#默杀拿捏了人性的阴暗面#等持续占据热搜榜单。有人称赞影片层层反转带来的刺激感受,也有人认为影片信息量过大,需要消化。
近日,《默杀》导演柯汶利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这位85后导演,用《误杀》一战成名,如今携《默杀》回归,成为悬疑电影赛道的新代表。面对讨论,柯汶利表示:“这部电影并不是想要聚焦一个社会议题,而是希望映射出广泛存在于各个角落的沉默现象。”
上映第10天,《默杀》凭借近6.5亿元的票房跻身2024年新片票房前十,对于当前的这个成绩,柯汶利表示满意。
出生于1985年的柯汶利,执导的第一部短片《自由人》就入围奥斯卡金像奖实景短片奖;34岁时执导的首部长篇电影《误杀》,又以超13亿元票房拿下当年的贺岁档冠军。
凭借《默杀》和《误杀》两部电影,柯汶利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市场上也有了“柯汶利式悬疑片”的说法。
面对悬疑片这一对逻辑要求极高的类型,柯汶利说,创作《默杀》剧本用了七年,他对这个剧本有足够的信心。作为导演兼编剧,他认为“好导演必懂编剧”,电影的视听语言必须与故事紧密相连,才能触动人心。
在拍摄中,《默杀》采用了多视角的讲述方法,通过不同视角逐渐呈现,最终描摹出故事的原貌。这得益于柯汶利过往做剪辑的经验,预埋线索与后期呼应,制造悬念。直到现在,柯汶利仍然认为,剪辑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比起大段的对白,他更喜欢通过视听语言去讲故事。“我会在写剧本和拍摄的过程中,根据想要的结果去回推需要拍的素材,埋线,再通过剪辑制造一些call back(呼应)的效果。我希望电影中每一个道具、每一句台词都能用到,都有意义。”
《默杀》上映后,其中涉及的丰富社会议题,引来大量讨论。有观众被其紧凑的剧情与密集的反转吸引,直呼过瘾;但也有声音指出,影片试图探讨的主题过多,导致不够深入和难以消化。
对此,柯汶利表示,“多元”正是其在这部电影中想要表达的。柯汶利把一系列社会事件放在电影中,“这部电影并不是想要聚焦一个社会议题,而是希望映射出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的沉默现象”。
这也是他将拍摄地选在马来西亚的原因。在马来西亚,文化相对多元,有各个国家的人、各种语言、各种文化。在拍摄中,柯汶利又将具体地点模糊掉,他不希望观众认为这是小地区、小范围的事件,而是希望打破地域限制,使影片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性议题。
“不要低估我们的观众,电影观众的口味也一直在变,以往观众可能更喜欢单一故事线的,但现在他们能吸收更多的信息,我们的电影应当是与时俱进的。”柯汶利说。
近年来,悬疑片在电影市场中异军突起,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内地影史悬疑片票房前十位中,有七部均为2021年以后的作品。
猫眼专业版显示,《满江红》(45.44亿)、《唐人街探案3》(45.23亿)、《消失的她》(破30亿)、《悬崖之上》(11.91亿)、《无名》(9.31亿),接连不断的票房佳绩,证明了这一类型的强大吸引力。今年刚过半,已经上映了21部悬疑片,《涉过愤怒的海》《周处除三害》更是成为今年的口碑佳片。
随着悬疑片市场的火热,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青睐悬疑赛道。柯汶利则认为,悬疑片在表现社会议题方面有一定优势。
悬疑片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其紧张的叙事节奏和巧妙的剧情反转。#默杀 反转反转再反转#、#默杀 全程高能无尿点#等热搜词条也印证着《默杀》的成功。在柯汶利看来,真正好的悬疑片应该做到让观众全程无“尿点”(指的是观看电影时觉得情节不值得憋尿以观,可以去上洗手间的时间点),此外,在娱乐烧脑之外也应当包裹正面的价值观输出。他以《默杀》为例,影片最后由哑女陈语彤打破“沉默”,揭示真相,增强故事的戏剧张力,同时深化影片的主旨。
为了增强戏剧性,许多悬疑片创作者不断在片中叠加反转以增加效果。但柯汶利强调,反转并非追求数量的堆砌,而是需要具有震慑力,能够直击观众内心,同时与故事主题紧密契合,“反转如果没有震慑力,那就只是一种炫技”。
从《误杀》的高口碑,到《唐人街探案》系列的网络热播,再到《默杀》的票房佳绩,柯汶利的名字与悬疑片代表陈思诚紧密相连,如今柯汶利也成了商业悬疑片的代表。对于外界的评价,柯汶利表示,并不会太关注自己是哪种风格,“导演的风格源于个人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在创作时的审美偏好和叙事方式,它们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不是刻意为之”。
对于未来的创作方向,柯汶利表示,将继续深耕悬疑犯罪题材,利用这一形式探讨更多社会议题。但他强调,悬疑片是自己擅长的题材,但并不意味着将自己局限于此。“如果能有引起我创作冲动的故事,其他题材我也愿意尝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宋美璐
编辑:董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