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发布小米第一台汽车之后,雷军今年的年度演讲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7月19日,雷军再次举行了自己的年度演讲。同以往一样,这场活动被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下半场围绕小米MIX Fold4和小米MIX Flip两款折叠屏手机等新品发布,上半场则只有一个主题:小米造车往事。
雷军重提小米造车由头,称一切源自于2021年1月15日小米所遭受那起“美国制裁”事件。在一场紧急董事会上,雷军面对“假如手机不能做了,集团三四万人怎么办”的疑问,第一次认真考虑造车这个选项。
在围绕这一问题的内部会议中,小米造车几乎得到了高管们的一致支持。随后,雷军组织了6人调研小组,在70多天的时间里造访10个城市、进行85场调研、共访谈200多人,并陆续进行了4次高管会议。
雷军回忆称,在这场调研的过程中,有两位业界好友力劝他造车,分别是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雷军意识到智能电动车趋势不可阻挡。他在董事会上汇报称,这不仅是大势所趋,汽车行业和消费电子行业也正在融合,“小米必须干”。与此同时,雷军担心汽车行业也可能是赢家通吃,全球最后仅剩5-8家企业,因此做出了“不到全球前五活不下去”的判断。
调研得出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小米造车投资至少要100亿美元。由于投入实在过大,董事会认为必须由雷军本人带队。
这是一个难以爽快应允的要求。彼时小米仅上市两年半,公司正在经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痛苦转型。小米手机数字系列也刚刚迈入高端化战略,一切正值千头万绪。不仅如此,小米培养多年并寄予厚望的年轻高管周受资离职,这也被雷军视为“当头一棒”。
“这些事情全都交杂在一起,在我内心像一团麻。”雷军回忆当时的感受称。自此,小米要不要造车、自己要不要带队,成为了悬在雷军心头的两大拷问。他表示,自己常常在数个深夜鼓起勇气决定大干一场,但太阳升起之后又再次陷入迷茫。
这些纠结的心路历程他曾在官宣造车的那场发布会上坦陈过:创业这么苦,真的还要从头再干一遍吗?创业风险这么大,万一输了,这一生就这么灰溜溜收场?抛开这一切不谈,自己的体力、精力真的足以支撑杀入一个全新行业吗?
但最终,雷军决定赌上自己的信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接下来的核心团队集结故事外界已经很熟悉,唯一特别的是,雷军罕见公开提及了胡峥楠。
胡峥楠在2021年9月加入顺为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此前是吉利院长。自小米造车以来,胡峥楠一直被认为是其整车部门的总操盘手,但小米对其一直讳莫如深。在这场演讲上,雷军以“兼任自己个人顾问”的方式首次定义了胡峥楠在小米汽车的身份。
雷军还回应了一个外界普遍关切但此前没有官方解释的问题:小米汽车当初为什么不拆分出来,独立融资上市?
他回忆称,在小米官宣造车之后,的确有VC投资机构找到他,愿意以100亿美金估值投资。“坦白说,我们动过心,但深思熟虑后还是拒绝了。”雷军说。
公司考虑到造车周期太长,想要长时间和投资人保持步调一致几乎不可能。并且,造车难度极高,雷军希望小米每个员工都毫无保留支持、全力以赴,再加上小米自身已经有很多技术和人才可以调用,公司最终还是决定内部造车,自担风险。
万事俱备之后,就是小米汽车团队艰难研发、测试、造厂、量产的两年。雷军表示,这中间有无比焦虑的时刻,也有团队“云喝酒”的庆功节点,团队始终在坚持“为奋斗者设计Dream Car”的信念中,这也是小米SU7产品定义的来源之一。
最临近的一个重大决策是今年年初要为即将量产的小米SU7确定订货目标。雷军在上半年接受央视采访时曾透露过这个决策带给他的无限纠结,如果订多了,就卖不掉、赔钱,如果订少了,又会被质疑饥饿营销。彼时,公司还承受着“月销三千就烧高香”的自嘲压力。
“是我的自信让我下了决心。”雷军最后确定的订货目标为76000辆。这意味着小米SU7扣去爬坡时间要做到月均销量一万台,而此前做到这个销量成绩的纯电轿车只有特斯拉Model 3。“也就是说,我们一开始就是冲着第一去的。”
今年5月,小米汽车宣布调整交付目标,称工厂将开双班,保证6月单月交付1万辆以上,承诺2024年交付超10万辆,冲刺12万辆。雷军当时晒出这张海报说,“这个目标相当不容易,我们会全力以赴。”
在发布会尾声,雷军透露,小米SU7迄今为止已交付超3万台,预计11月初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
在更专业的竞技方向上,小米汽车定下目标,要在十年之内成为纽博格林赛道北环赛道最快的四门电车。为此,小米正式发布SU7 Ultra原型车。
“今年10月,小米会正式征战纽北。”雷军说,“挑战保时捷就是小米的梦想。”
转载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伍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