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考研光荣榜”之风当休矣

畅博雯2024-07-18 08:00

随着2024届毕业生去向的尘埃落定,不少高等院校下属的学院公布了“升学光荣榜”。榜上公开该学院学生姓名及其升学院校,引发学生、家长的关注。然而,高校设立“考研光荣榜”的做法,也让人颇有微词。

考试“放榜”自科举以来就成为了我国的传统,古代用放榜来公布科举考试被录取者的名单。在高考恢复后,不少高中模仿此惯例公布升入名校或者高分学生的姓名与成绩。到现在,高等院校也出现了此类行为,公布前往名校读研的学生。

但应注意的是,大学不同于高中,考研更不同于科举。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学校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的地方。考研并非是衡量学生成功的唯一标准,读研也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在考研日益内卷的现在,将考研成功的学生列上光荣榜,容易给其他学生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似乎只有考研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道路,从而忽视了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

同时,还应警惕大学宣传“升学光荣榜”背后的学历崇拜与唯成绩论。传播内容背后反映的是传播者的价值观,校园媒体更需谨慎。由高等院校下属学院放出的榜单中,密密麻麻的是学生的姓名与录取院校。并且录取院校多是在我国排名靠前的名校,这样的内容可能加剧学生与家长的学历崇拜。

高校“升学光荣榜”体现部分院校读研至上的单一就业指导思想。大学生毕业不止升学一条路,可以创业,可以进入职场,可却不见学院宣传。为什么学院媒体只宣传升入名校的学生呢?不可否认的是“升入名校”是最直观、最容易评判的“成功”,可学校如果平等地对待每一条出路,为何不宣传更多的毕业生去向?学校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宣传着优绩主义的价值观,又是否在用单一的评价体系衡量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从传播效果来看,学校传播这样的内容背后,究竟带给学生的是榜样的激励,还是读研的压力?向社会传达的究竟是积极向上的力量,还是“学历焦虑”?这样下去会不会在潜移默化中鼓动着更多学生加入考研的内卷?高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过分宣扬“考研光荣榜”,对于那些尚未确定未来方向或者考研失利的学生来说,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够优秀或者落后于他人。这种焦虑情绪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影响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决策。

高校需要明确自身担负的责任,不应推卸指导学生进入社会的责任。这需要院校树立多元就业观,花更多的精力培养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各项能力,而非单一的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鼓励他们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努力拼搏,而不是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成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校设“考研光荣榜”之歪风当刹!

来源:红网 作者:畅博雯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畅博雯】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