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普职融通被功利化对待

李一陵2024-06-13 09:42

李一陵/文 中职上一年,就能转普高?近日,浙江省温州市发布的一则“新政”引发家长们的关注。该市教育局明确提出,普高生和中职生之间允许互相转学,共三次转学机会,分别是高一第一学期、高一第二学期或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这意味着学生进入中职后还有转至普高的机会,普高生也可选择中职。

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融通,是我国长期以来教育改革的明确指向与重要内容。近年来,普职融通已然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主要政策。虽然中职学生转入普高学校的条件还比较严苛,各地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是通道的打通仍然给了很多人希望,对于缓解普职分流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其实,不仅仅是普职融通横向通道的打通,纵向打通中职教育升学“断头路”的系列举措也在推进。此前有调查显示,65%的中职生未来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中职学生的升学比例更高,达70%以上。可以说,中职正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升学“断头路”的打通,无疑也将持续改变“上了中职就没有出路”的社会认知。

普职融通的目的,是打破中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增强中考分流的科学性,让学生能够结合意愿确定适合其发展的求学策略。中职生可以获得提升科技素养、人文素养以及学历提升的机会,而普高生也可以学习技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进而形成稳定的专业兴趣与职业倾向。这样一来,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有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的机会。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各学段相互融通,本身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是,基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以及社会认可度,横向融通、普职互转的过程中却容易出现功利化倾向。一者,一些中职学校和地方将普职融通当作应对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及规模下降危机,改善区域职业教育生存困境的手段。中职教育向普通高中教育靠拢,与高考无关的职业教育课程被持续压缩,职普融通也就徒有其表。

二者,参加职普融通的大部分学生,主要是为了升学,而不是基于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育。职普融通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学生的升学通道。不少人担心,普职融通被异化为“中职普高化”,成为一种升学工具。

另一方面,普职融通的政策本意是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双向交流,绝不仅仅只有从中职转向普通高中,也包含从普通高中转向中职。然而,在升学至上的背景下,更多却是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单向奔赴”。职普融通班,更多是增加了中职生向普高流动的可能性,普高生流向中职的情况较少且意愿不强。这也就消解了普职融通的意义,也有违改革的初衷。

如何实现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的“双向奔赴”,改变职普融通中职业教育单向输出的局面,仍然是各地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比如,通过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业高考制度,畅通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通道,进一步打破职业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天花板,从而吸引更多考生主动转向职业教育求学。

不管职业教育怎么改革,有一个问题都逃避不了,那就是“社会公众怎么定位职业教育,怎么对待技能型人才”。这决定了广大家长和青少年学子抱着什么样的态度选择职业教育,关系的是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也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人才输出的质量。

从现实来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都呼唤职业教育抓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造就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但更现实的问题在于,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形成崇尚技能的社会环境,从而让家长和青少年学子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主动选择技能成才道路?

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对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技能型人才地位低下,职业教育仍然是家长和学子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各种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改革举措又被当作“逃离”职业教育的通道,那么我们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将面临无本之木的困境。试想一下,留在职业教育的学生,先是中考淘汰下来的,继而又是普职融通中筛下来的,我们如何期待他们成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