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日本连锁餐饮品牌“和民”通过官网宣布,在深圳罗湖区开出“三代目鸟メロ”品牌中国内地首家门店。大众点评信息显示,上述品牌中文名为“串烧·鸟美罗·串扬”。
不同于和民过去以海鲜刺身、日本料理等为主打品类,新品牌鸟美罗主要供应中国三大土鸡品牌之一的清远鸡,以串烧形式售卖,此外也售卖寿喜烧、寿司、盖饭等日本料理和酒类饮品,客单价约130元。
选择做烧鸟,放弃海鲜刺身,也许是为了避免日本“核污水事件”给日本料理店带去的冲击。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和民还表示,计划8月在上海开设直营店,未来还考虑扩展到特许经营。
图片来源:和民官网
和民是日本知名大众居酒屋连锁品牌,2001年,品牌母公司和民集团在香港开出了第一家海外分店,2005年正式进入内地,陆续在深圳、上海成立公司,经营和民居酒屋、饗和民、內亭等品牌。2014年的巅峰时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店铺数量达到42家。
但好景不长,和民此后在中国内地的经营并不顺利。虽然财报中并没有公布中国内地业务的具体数据,但根据2019年3月公布的2018年度财报,这一年,因“无利可图”,和民集团已经关闭了在中国内地的12间门店,仅剩13家。
2020年2月5日,和民集团宣布,因疫情导致中国店铺营业时间缩短,来店顾客数量以及销售业绩大幅下降,加之对疫情结束时间无法预估,计划撤出中国内地市场。2020年初,和民集团在中国上海、深圳、广州等地仅拥有11家店铺。。不过,和民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的门店继续营业。
图片来源:和民官网
和民也曾尝试过重返中国市场。2021年7月,和民宣布与国际天食集团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在中国运营炸鸡店「唐扬天才」,将该品牌的海外首店开进上海北外滩来福士。不过,该店营业不久后就关闭了。
在经历疫情后,和民集团的业绩有了明显回暖。
财报显示,2023年和民销售额同比上涨105.6%至823.0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营业利润同比上涨254.5%至37.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当期纯利润为41.9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同比上涨250.3%。这一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平息经济复苏,日本国内餐饮事业增收增益,海外事业的赤字幅度缩小等。
截⾄2024年5⽉,和民集团在中国⾹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以及新加坡、韩国等⼋个地区拥有59家⻔店。喘过气来的和民眼下终于有经历重新布局海外业务。
图片来源:和民官网
不仅是和民想要重返中国内地,一批日本餐饮公司都在加速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布局。
比如,并宣布要把天津门店增加至3家,此外也正筹备在北京开店的计划。这也意味着,寿司郎将大力拓展空白的北方市场。此前,寿司郎还在2024至2026年度的中期经营计划中公布,到2026财年要将中国内地门店数量扩张至201家;4月,吉野家宣布局江苏市场,设立运营公司筹备首家门店;萨莉亚2023年在中国等地的海外店铺数增加了18%。
在历史性的日元贬值局面下,作为内需型产业代表的日本餐饮公司们,正试图通过海外开店抵消汇率风险来实现增长。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内餐饮业销售额排名前10的公司,目前海外店铺数合计约1万3000家,占店铺总数的42%。在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度,海外占比为29%。4年时间一下子上升了13个百分点。
与长期维持通缩局面的日本相比,日本餐饮公司在海外可以赚取外汇,控制食材成本,如果能加强海外业务,将有助于减轻汇率导致的业绩波动风险。
比如,截至2023年11月的3个月,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22%至526亿日元,营业利润为34亿日元,达到去年同期的2倍。由于日本本土的高增长幅度是建立在2023财年亏损的基础之上,萨利亚的海外增长势头更为瞩目。
在海外市场,以中国市场为主的萨莉亚亚洲业务的增长势头则更为明显。报告期内实现销售额198.3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76亿元),同比增长26.5%,经营利润为32.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同比增长56.3%。
但日本餐饮在中国市场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卷土重来的和民选择以日式烧鸟为主打品类,作为烧烤的细分赛道,近年来日式烧鸟在中国市场的热度有了显著提升。从2022年5月开始,“烧鸟”一词的搜索指数开始上涨,并保持高位状态。但这仍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赛道。
烧烤与火锅同样具有消费频次高、社交属性强的特点,但在市场规模上却与高达近5000亿元市场规模的火锅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据红餐大数据,2023年全国烧烤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300亿元。这仍不到火锅市场规模的一半。
另一方面,日式烧鸟发展至今定位中高端。截至2023年6月,国内烧鸟品牌的人均消费在100~150元这一区间的品牌数占比为35.1%,150元以上的占比则达到了41.5%。而烧烤大盘人均消费100~150元和150元以上的占比则分别为14.1%、4.0%。在消费大环境疲软的眼下,日式烧鸟是否仍能收到欢迎前景不明。
更重要的是,随着各个城市烧鸟店的不断增多,中国消费者对于这一品类有了更多的认知,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于这一品类的新鲜感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若在口味、品质和服务上无法说服进一步复购,那新进入品牌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卢奕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