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研究员徐琳:制玉狂人乾隆以一己之力创造了这些奇迹|博物馆巡游

文博时空2024-06-03 08:07

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宋燕 故宫玉器浩如烟海,仅玉器库管理的就有 3 万余件,而其中,有超过一半都是乾隆时期制造和收藏的。在乾隆时期,我国的玉器制造技术达到了巅峰,“乾隆工”成为制玉界的一个金字招牌。

爱一件事容易,精一件事太难,乾隆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成就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玉文化研究所所长徐琳通过故宫里的几件玉雕,为我们揭示了这其中的秘密。

01

青玉采玉图山子:

贡玉制度带来的滚滚玉料

故宫珍宝馆有这样一件青玉雕刻,名为《青玉采玉图山子》,描绘的是玉工在采和田玉子料的情形,“图”中有采玉的人,有抱玉的人、有扛玉的人,这件玉雕所讲述的,是乾隆时期形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贡玉制度。

乾隆二十五年,清军平定了新疆的准部和回部之后,乾隆规定和田玉每年要往中央输送。清廷设驻疆大臣,施行贡玉制度,和田所产玉石被当作赋税拣选好料送京。乾隆帝在这个采玉图山子的背后题了一首御题诗《于阗采玉》,里边说:“于阗采玉春复秋,用作正赋输皇州。”讲的就是这个制度。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一直实施到嘉庆十七年。嘉庆十七年之后,贡玉制度减半。

贡玉制度规定每年春秋两季,新疆要向中央宫廷贡玉4000斤,这 4000斤只是一个基础数量。当皇家进行一些特庆,需要制作册宝等,还会有专门的特供。

贡玉制度保证了皇家玉料的充足,这是乾隆玉器之所以能达到辉煌的一个直接原因。之前也有爱玉的皇帝,但没有这么多的玉料,也就没有乾隆这么好的前提条件。

每年的贡玉到了宫里,乾隆会先让工匠把它分成一二三四五等,一等、二等拿去做皇帝最喜欢的玉器,三、四、五等就先放在库房里储存。乾隆执政 60 年,每年都有大量贡玉进宫,皇家的玉料储存越来越大,甚至仓库都放不下。到了乾隆中晚期以后,他有时候会让人把一些不太好的玉料拿到崇文门外变卖,变成钱财——皇帝其实也不是总浪费的。

02

九云龙纹玉瓮:

乾隆对“大”的热爱

这件大型九云龙纹玉瓮,是故宫所藏最大的一件云龙纹玉瓮。乾隆皇帝是非常喜欢做玉瓮的。

中国最大的一件玉雕作品,是元代的渎山大玉海,制作于至元二年,目前放在北海团城承光殿的前面。它不是用新疆和田玉做成的,而是用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做成的。

我们都知道玉器雕刻是减法而不是加法,所以做玉很难,再加上玉的硬度比刀子要硬,用刀是划不动玉的。小的玉料可以放在水凳上雕刻,但大的玉料怎么做?你都没办法把它吊起来。渎山大玉海大概有 3500斤,它的制作方法至今都是一个未解之谜。此后一直到明、到清的早期,都没有再发现大型玉雕。

到了乾隆时期,他得到这件玉雕后非常喜爱,曾和大臣们联句写诗,把他的一首诗刻在渎山大玉海的内膛里。他让造办处的工匠对渎山大玉海进行了修复,在修复过程中,也琢磨出了制作大型玉雕的技术。

乾隆二十八年,乾隆得到了一块大玉料,就决定制作自己的大玉瓮,从乾隆二十八年到乾隆三十四年,花了6 年时间,做出了第一件大玉瓮,目前放在乾清宫的东暖阁。大玉瓮做成后,乾隆很得意,觉得自己的功绩超越了元人。从此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接二连三地做了大大小小 40 多个玉瓮。

乾隆造的这些玉瓮,除了一个周处斩蛟龙题材外,其余的都是云龙纹瓮。他用云和龙的关系,来比喻贤臣和君王的关系——君王就像龙,贤臣就像云,君王借助贤臣的力量,才能达到辉煌;而贤臣只有受到君王的赏识提拔,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他做 40 多个云龙瓮的初衷。

这件九云龙瓮是乾隆四十五年做成的,是云龙纹瓮里最大的一个。做完这件玉瓮以后,乾隆又写了一首诗,叫《玉瓮歌》,把自己和渎山大玉海的故事以及做这个瓮的初衷写在这个瓮里。

03

白玉双婴耳杯:

乾隆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故宫所藏的一件玉器叫白玉双婴耳杯,和这个玉杯在一起的有一个册页,册页上面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乾隆写的《玉杯记》。

乾隆有一次在内府发现了一个杯子:杯子上有两个童子攀在杯沿,玉杯上面还有黄黄的沁色。乾隆这个人很好古,特别喜欢考证,碰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东西,他会去细细地品评。他对这件东西拿不准,觉得像老东西,但又不知道老到什么时候。他就把他最信任的一个工匠姚宗仁叫到身旁,问姚宗仁觉得这件东西是什么时候的?姚宗仁看到以后就笑了,史料中用了一个字,“嘻”,很形象地把姚宗仁当时的神态表现出来。姚宗仁说,此乃我祖父做的。乾隆就很好奇,问:“为什么这个玉杯上面有这么斑驳的土沁,好像是一件很古老的东西呢?”姚宗仁就告诉他,“这上面用了我们家祖传的一种仿古方法,叫琥珀烫——把琥珀熬成液体以后,把玉放进去,慢慢煨,煨一年多后再拿出来,琥珀液的颜色就慢慢沁到玉器里面去了。”乾隆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写了一篇文章叫《玉杯记》,又给这个玉杯配了一个檀香木的小托,然后把册页、玉杯和托放在锦匣里,再把锦匣放在一个黑漆描金的匣里,可见乾隆对这件玉器的重视。

图自《看见故宫》

如果不是乾隆记录下来,我们不会知道历史上还有这么一种仿古方法,这种技巧现在已经失传了。这件玉杯,也就成了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可能是唯一一件明确为用琥珀烫方法制成的仿古玉器。

04

白玉双婴耳杯:

“乾隆工”的绝技

珍宝馆里放了很多件我个人很喜欢的玉器,比如桐荫仕女图山子,比如采玉图山子,还有一个珐琅提梁玉壶(见下图),羚羊首的壶嘴,壶身分了 12 个瓣,就像花瓣似的。那把壶的工艺难度是非常难的,它的内膛里面也是分瓣的。有一次展出时,底下打了一个灯光,呈现出的效果就是那句话——“一片冰心在玉壶”,特别美。尤其是乾隆时期的玉,他很注重材质,有了贡玉制度的保障,乾隆做东西是不计成本的,所以这些玉器,一直到现在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隆用最好的工、最好的料,还有最好的刻字,做出了一系列被称为“乾隆工”的玉器,代表了宫廷的最高水平。

05

大禹治水图:

乾隆的纪念碑

如果你来故宫看玉器,不妨注意一下故宫的珍宝馆。最重要的几件大型玉雕都在这儿,比如大禹治水图。赫赫有名的大禹治水图,就像乾隆一辈子的一个纪念碑一样耸立在那,从做好放在乐寿堂,到现在都没有动过地方。它重达 5.37 吨,后面有一千多字刻字,那是乾隆写的对他一生总结的一篇文章。

大禹治水图、云龙瓮、秋山行旅图、会昌九老图、丹台春晓图,乾隆时期制作的5件大型玉雕,都在乐寿堂。乾隆时期的很多玉雕,其实是玉图画——把玉作为一个图画。我们看到的玉山子其实都是一幅一幅的山水画,相当于把自然界的大山大水搬到了室内,把书画作品中的平面的东西,变成了立体的东西,千秋万代的放在玉石上。

06

乾隆这么爱玉

玉到底好在哪里

华人不管走到哪,都讲究一句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玉呢?

以前有种说法说“石之美者为玉”,其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美丽的石头千千万,但是真正体现中国精神的玉,是透闪石、阳起石的集合体。这种石头所具备的很多的物理性质,和儒家对人的道德要求是有关系的。孔子对玉德进行过一个系统的总结,发展到东汉,许慎把玉简化为“五德”。

如果我们去看玉的结构,玉的分子式很长,里面最重要的有一个就是 (OH)₂, (OH)₂ 是结构水。玉的分子式里面有结构水,所以玉能够显现得很温润。儒家的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就是仁,这个就和玉的物理性质对应上了。

玉还有一个特征,表皮是什么,里面就是什么,这也是对君子的要求——表里如一,在儒家就叫作“义”。

玉的硬度是 6 到 6.5,最高的不超过 6.9。在硬度 1 到 10 里面,它正好处于黄金分割点,不软不硬。它刚好硬到刀子划不动,软到没有那么脆,韧性相当好。玉的韧性在自然界里面仅次于黑金刚石,就是坚刚而不屈,这又是我们对君子的要求。

玉身上有很多儒家对君子要求的品德特点,所以中国人从千千万万的美丽的石头里面,单单挑出了这个玉来,作为君子的象征。这是中国人精神上的东西,是我们的精神内核。

完整视频

请见“文博时空”视频号

徐琳简介:

现工作于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为研究馆员。担任故宫玉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出版专著《中国古代治玉工艺》与《古玉的雕工》。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篇——明代》上下卷和《山川菁英——中国与墨西哥古代玉石文明》、《域外神工——故宫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器》等多本玉器图录,《中国出土玉器全集》 15 卷本副主编、执行主编《中国传世玉器全集》八卷本等。


图片 | 宋燕 杜广磊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尹莉莎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